破解我国治理困境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核心提示:我国的改革开放,本质上就是不断进行国家制度现代化的过程。没有国家制度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经济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等等。我们探究美国的成功时发现主要就两条:一是新大陆,拥有丰富的资源;二是美国制宪家的制度创新。

中国就像一个小联合国,比如说新加坡的很多经验,对于我国来说,其借鉴意义都是很有限的。为什么呢?你想想,只一个广州都比新加坡大多了啊!而且我们的中央政府下辖省,地级市或者地区,县或县级市或者市辖区,以及乡镇,共有五级政府!世界大国都是三级政府,只有中国是五级政府。早在30多年前,美国哈佛大学的费正清教授在研究中国的时候就讲到,中国这个国家,其治理难度之大,是人们所没法想像的。那么,如何破解我国的治理困境,实现我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在此,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以期抛砖引玉。

一、现代化的新认识——国家治理现代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理念,是一次重大创新,使我们对什么是现代化、如何实现现代化有了新的认识。

现代化从一开始就是西化,因为是西方人首先创造了现代化,我们则是现代化的后来者、落伍者,而后又成为追赶者。那么,究竟怎么去理解现代化呢?

第一,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发展的概念。就是说,世界70亿人口,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来就没有一个唯一的、标准的现代化道路,它一定具有适应本国历史、文化、文明、传统的特性。

第二,现代化是涵盖全社会的,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乃至人的现代化,还有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第三,现代化是现代要素及其组合方式。其中至少涉及到13个要素,诸如:土地、资源、能源、资本、劳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信息、知识,以及制度、法律等现代要素。不同国家、地区,其要素禀赋是不一样的,从传统的角度来看,基本上瞄准的是资源、技术、劳动、资本这些要素,并没有拓展到文化,特别是人的要素。在今天,我们提出的国家制度现代化,本质上就是要使制度和法律这些现代要素不断地在社会中强化、投入、扩散、应用。从而,节约和降低国家治理成本,地方治理成本,包括社区治理成本。

第四,现代化是一个连续的积累、发展和建设过程,并且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一定有其发展的阶段性变迁的关键时期。譬如:1978年是一个关键时期,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新进程;1992年和1993年,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变迁;今天我们再一次面临一个关键时期,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全面深化体制改革。

第五,现代化是全方位的变革,包括观念、经济、社会、文化等等变革,本质上就是现代国家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具体地看,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文化建设与文化体制改革的“三位一体”布局;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的主要任务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形成;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内涵的重大创新,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治理现代化的实质——制度现代化

习近平同志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体制、组织体制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也就是说,我国的改革开放,本质上就是不断地进行国家制度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事实上,没有国家制度现代化,就不会有国家经济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等等,也不会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成就。

1999年,我们组织了一个国家制度建设研究小组,集中了十几位海内外专家,通过分析认为,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至少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经济现代化,如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以及国防等现代化;二是制度现代化,即实现国家基本制度现代化,并实行良制(good  governance),确保国家根本利益最大化和全体人民福利最大化。制度现代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二是经济发展与经济稳定;三是社会公正与人类安全;四是政治清明与社会稳定;五是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国家治理现代化、国家制度现代化是实现上述五个核心国家利益的手段,又是不同于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国家的基础设施。同时,我们在探究美国的成功时,发现其主要是源于两条:一是新大陆,拥有丰富的资源;二是美国制宪家的制度创新。

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看,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适应。这就构成了一个国家现代化的两维:一是有形的现代化建设,比如我国时下“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二是无形的现代化建设,即是国家制度建设或现代化。无形的现代化建设如同新鲜空气,人们看不见它、也摸不着它,但是人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它。我们看到的埃及、泰国、利比亚这些国家,包括现在乌克兰所面临的国家失败,就是国家无法向全体人民提供这种公益性产品,当然也就无法提供国家公共产品。

三、我国的制度创新——“三化”

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特别提出“三化”,即要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通过学习习近平同志这个讲话,我的体会是,我国的制度创新已经开始超越西方民主化的概念与实践。

习近平同志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那么,如何评价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呢?习近平同志讲到,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具有独特优势,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国家制度现代化,即使制度和法律作为现代政治要素不断地、连续地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革。一是国家制度体系更加完备、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包括一整套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制度;二是在这一制度体系下,制度执行能够更加有效、更加透明、更加公平。这就包括要运用各种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生态环境的、科技的、信息的现代化手段。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机体。有制度无能力,制度就徒有虚名;有能力无制度,能力就会被滥用、被泛用。因此,要在制度体系下,不断地提高执行能力;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改进制度体系。

四、国家制度现代化的本质—— 降低治理成本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