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由来和使命

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由来和使命

国家安全委员会本质上是国家应对现代综合安全需要的产物。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国家安全事务主要是由中央政治局负责。这一制度无疑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从战争中走来的特殊经历有关,也与当时安全威胁相对单一紧密相关。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抗美援朝,到1962年、1969年和1979年的几场自卫反击战,都是由中央政治局或政治局常委会作出的重大决策。

1997年,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美国,了解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后,开始考虑组建国家安全委员会,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设立。1999年美国悍然轰炸我国驻南联盟使馆,警醒了中国人。当时,我国虽然在第一时间召开了政治局会议,也作出了正确决策,但外界评论中国作出系统反应的时间略长,暴露出安全体制方面的一些问题。2000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中央国家安全领导小组”,与“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机构。中央国家安全领导小组由主管外事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分管有关外事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及与外事、国家安全工作有密切工作联系的相关机构部长组成,负责对外事和国家安全工作领域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这套安全应对机制,在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看,这样的安全体制机制尚不足以有效应对现代综合安全。2007年1月11日,中国进行反卫星试验,国际媒体大肆炒作,而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直至十几天后才阐明中国政府的政策和立场。近年来,类似外交与军事等方面的协调问题也反映出,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日益错综复杂,组建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当其时。

2013年11月12日,公布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公报》指出,中央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2014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置,决定由习近平任主席,李克强、张德江任副主席,下设常务委员和委员若干名。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中共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筹协调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至此,我国就拥有了应对国内外综合安全和制定国家安全战略的顶层运作机制。有了这样一个机构,就能够把对外的国家安全和对内的国家安全的各种力量整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维护国家安全与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机统一,有效预防与化解社会矛盾的有机统一,预示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家安全战略思路的清晰化、科学化。

在当代中国,设立应对国家综合安全需要的最高决策机构,顺应世界趋势,符合现代化国家的安全需要,标志着我国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和运筹能力的成熟,必将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中发挥重大作用。

应对国家安全的总枢纽

从安全生态环境上看,我国是世界上不确定性因素最多的国家之一。世界上有核武器的国家共有9个,其中有4个分布于我国周边;世界十大人口国,6个分布于我国周边。特别是美国高调宣示重返亚太,把战略重点对准我国,不断挑唆周边国家折腾、消耗、牵制我国。随着国家安全利益的不断拓展,我国安全面临的现实和潜在威胁不断增多,太空、网络、海洋等领域的斗争非常激烈,国家安全已远远超出了传统安全的范畴,其范围愈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主要是应对外部军事威胁,如外敌入侵时的国防安全。非传统安全又称新安全,它涉及日益拓展的领域和空间,如经济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生态环境安全、信息网络安全、反恐怖主义等。与此相应,解决各类安全问题的手段和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主要由传统力量承担解决国家安全问题,而随着国家安全的内含和外延的深刻变化,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构成和协调机构也应随之变化。而且,随着新的安全威胁的不断出现,有些是跨领域的,不是靠某一系统单独能够解决的,必须有一种协调各个部门的力量来应对各种安全威胁。比如,网络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亿多,手机网民达到5亿。可以说,现在的互联网已成为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国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破坏和渗透的重要渠道。但我国现行的互联网管理体制存在着多头管理、职能交叉、权责不一、效率不高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包括信息网络安全,特别需要从国家顶层上进行各方协调和综合治理。

今天的中国已经从地区性大国走向全球性大国。处在这个关键时期,国家安全观念的确立和相应的机制保障十分重要。而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正是体现一个大国的安全理念。中国发展越快、空间拓展越宽、国际化程度越高,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越大,国家安全问题就会越来越重要,需要有权威性机构和顶层运作机制对国家安全问题作出快速反应。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目的在提升国家安全决策效率。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