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前名:经济改革施工路径

尚前名:经济改革施工路径

摘要:最后,以创新驱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要依靠创新驱动,并辅之以差别化产业政策引导,坚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要推进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

不一味依赖于财政政策的“一掷千金”和货币政策的“开闸放水”,更多依靠多方位的改革推进来释放活力,中国经济才能真正行稳致远

尽管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近期发布的一系列数据显示,投资、出口以及企业效益等指标均有所回落。在经济增长动力与下行压力交织、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的复杂形势下,宏观调控的取向备受关注。

在一些机构对中国会否重启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和放松货币政策充满猜测的时候,4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对小微企业减负、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等政策措施,体现出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战略定力。

这让人联想起去年的情形。从年初开始,受内外因素影响,我国消费、投资及出口增速全面下滑,中央财政更是出现多年少有的负增长,银行间市场拆借利率一度陡然升高,出现“钱荒”现象,国际上关于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的声音甚嚣尘上。

然而,时至年终,中国经济不仅避免了“硬着陆”,而且呈现出增长平稳、物价较低、就业扩大、收入提高的良好局面。全年GDP增长7.7%,物价涨幅控制在2.6%,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创历史新高,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改革。”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评价到。

“当时可谓众说纷纭,要求增赤字、松银根的呼声很高。”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告诉记者,但决策层却保持了定力,决定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而是将注意力转向了改革。

所以,外界看到的并不是财政政策的“一掷千金”和货币政策的“开闸放水”,更多的是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整合专项转移支付,压缩机关事业单位一般性支出,出台信息消费、养老和健康服务业发展政策等“润物细无声”的改革举措。

“这说明改革红利的潜力巨大,以改革促发展的效应巨大。”采访中,接近决策层的权威专家告诉记者,依靠改革创新,既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是去年实践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如果不是用改革的办法,而是采用短期刺激政策的话,不仅去年的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而且今后几年的日子也许会更难过。”他说到。

放眼未来,应该清醒认识到,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要素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深层次矛盾凸显,经济发展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到了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头。“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潜在发展优势充分显现,推动经济行稳致远。”上述权威专家表示。

加快简政放权步伐

涵盖60个有行政审批事项的国务院部门、涉及1235项目前正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3月17日,为锁定各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底数”,接受社会监督,国务院审改办公开了国务院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汇总清单。

不仅如此,国务院审改办有关负责人还表示,今后各部门将不得在公布的清单之外实施行政审批,不得对已取消和下放的审批项目以其他名目搞变相审批,坚决杜绝随意新设、边减边增、明减暗增等问题,努力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

“这进一步体现出政府加快推进职能转变的决心。”张立群谈到,政府是改革的组织者和推动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都与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密切相关。如果政府职能不转变,其他方面的改革就难以推动。

“事实上,过去多轮改革都是先从政府自身改起,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他表示。

对于新一轮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背后的共识是,长期以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伸得太长、管得太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因此,新一届政府加快转变职能重在简政放权。

2013年,国家取消和下放了334项行政审批事项,这些举措激发了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增强了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过去一年,全国新注册企业增长27.6%,民间投资比重上升到63%。

“尽管如此,现在看,政府有些方面管得还是过多过细过死,该管的也没有完全管住管好,而该放的没有彻底放开、放到位,甚至存在明放暗不放的问题。”因此在周天勇看来,未来要继续把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一方面要把取消的文章做足、做到位,最大限度地给市场放权。特别要注重取消那些对社会投资创业影响大、‘含金量高’的事项。”他谈到,另一方面,对该下放的事项坚决下放,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贴近基层、就近管理和便民服务的优势。

“政府约束自己的权力,才能让企业更灵活地根据市场变化开展经营,才能让想创业的人能更顺利地干一番事业。”对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要再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行政审批事项的要求,上述权威专家谈到,简政放权、公开“权力清单”不仅仅是应对下行压力的短期应急之举,更是事关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之策。其根本意图在于,通过权力的公开透明和自我约束,放手让市场自身发挥好搞活微观的作用,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稳住宏观、社会政策托底上,这样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长治久安。

这也暗示出转变政府职能,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减法”。

“简政放权绝不是一放了之,而是要从根本上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政府全面正确地履行职能。”张立群谈到,政府不仅要加强市场监管,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更要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

“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一起转,真正做到不该管的事情一件不能多,该管的事情一件不能少,车才能跑快跑好,才能跳出长期以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上述权威专家表示。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