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掷千金”的豪华“宝马班”可以有吗?(3)

【案例】“一掷千金”的豪华“宝马班”可以有吗?(3)

支持:莫笑豪华“宝马班”职教不妨“私人定制”

豪华“宝马班”被曝光以后,引发了外界不小的关注与质疑,可实际上,用宝马公司的话说,如果员工自己都没有体验过优质服务,怎么能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服务,这不过是他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样的企业文化,当然是无可厚非的,说到底,也是企业为了维护自身品牌价值的需要。更主要的是,他们有为自己未来的员工“高消费”买单的实力,本不需要外界说三道四。

至于有人担心这种“订单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会不会就业面狭窄,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我觉得也不是个问题。对汽车行业来说,不管是营销、设计、维修还是其他的工种岗位,虽然各个品牌之间会有所不同,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相通的,不存在一个人修车只会修宝马,卖车也只会卖宝马的情况。

和一些人的担忧相比,我们更应该看到企业“私人定制”、学校“订单培养”的优势,更应该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多些肯定与鼓励。企业提供资本,学校提供资源,共同为企业培养高端人才,这不但等于是为这些学生开辟了就业的“绿色通道”,而且这种“私人定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未来必定比一般员工更能够胜任企业的工作,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缓解目前很多企业都面临的“用工荒”。这实际上是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共赢之举,值得肯定。

如果一定要说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什么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的话,就是需要学校做好教育资源在“宝马班”“保时捷班”等“私人定制”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均衡分配,不能过于向“宝马班”学生倾斜而给人一种厚此薄彼的感觉。那样的话,不但有违教育公平的原则,而且也不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说到底,像“宝马班”这种人才培养的“私人定制”模式,值得国内其他一些职业院校借鉴学习。

“宝马班” 价值大于争议

豪华“宝马班”被曝光以后,引发了外界不小的质疑。这些关注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是否过于奢侈浪费;二是这样“高大上”的待遇是否侵占了其他在校学生的资源。可实际上,用宝马公司的话说,如果员工自己都没有体验过优质服务,怎么能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服务,这不过是他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这样的企业文化,在笔者看来,无可厚非。

年初招聘,许多企业常喊“技工荒”,抱怨职业教育不接地气,但有多少企业真正有自己的技术人才战略?反观“宝马班”之于宝马企业,仅仅只是一个环节,就从中可以窥见其成功绝非偶然。而过滤掉“宝马班”的个体特色,上升到共性的部分,他们对技术人才的重视和培养更值得企业思考。

由此而言,豪华“宝马班”的价值远大于争议。当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无需赘言,而企业也应转变理念,把培养人才当成分内的事,而不是一味地“等靠要”。舍得投入、关口前置,用经过实践检验的理念和技能标准去参与职业教育,无疑能够有效扭转企业需求与技术人才的供需缺位。

中立:从“宝马班”看现代职业教育

其实,企业或行业“私人订制”的“宝马班”或学校,并非从宝马开始,比如,之前的中专电力、中专税校,都属于行业“订制”的学校,学生毕业后几乎都进入了本行业。而且,现在这种高度教育学校,也不是只有“宝马班”。企业“私人订制”的“宝马班”尽管有些奢华,但属于“私人订制”,而且也有利于学生毕业就能就业,对于学生来说是好事,也没有质疑的必要。更重要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业内人士认为,“宝马班”校企合作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能够对接市场要求培养人才。

现代高等教育之所以备受诟病,一是因为高校“大而全”,学生没有专长;二是因为学生越来越难以就业,不少学生“毕业即失业”;三是大学生毕业后干农民工的活挣农民工的工资,白上大学的思想在社会上很有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私人订制”的“宝马班”是很受学校和学生喜欢的,哪个学生也不愿意“毕业即失业”,哪个学生也不想“白上”几年大学或高职。所以,高等教育改革的呼声很高,高等教育不应脱离社会,应该为社会提供适销对路的合格人才。从这个角度说,高校对接社会对接企业的改革尝试,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然而,这种“一掷千金”的培养模式是否有必要、能否复制呢?笔者认为,有些人对“宝马班”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一位大三学生说得好,“在普通班学综合技术,以后就算公司倒了还能自己开店创业。”而特别专业的学生几乎只能对口就业,一旦公司不景气,职工就会有生计困难,因为他们太把生计寄望于某个企业了。东北大批产业工人失业后再难以就业,以至于影响到基本的生活,就是鲜活的例子。随着教育的改革,一些比较专业的学校如煤机碳机学校先后转轨,也是很好的证明。在笔者看来,学校不是企业,也不是专门的培训机构,学校主要是教人学会工作的能力,不是主要传授一门技能,有些技能只能就业后在实践中学。一个人靠一门技能吃一辈子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了,一个人有学习和适应的能力才能吃一辈子。这才是现代高等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