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服务”激发服务型党组织新活力
中 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赵乐际进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工作时强调要大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扎扎实实做好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 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工作,致力于推动科学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激发服务型党组织的新活力,我们就要采 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强化党员干部以人为本、真心为民服务的意识,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二是要始终坚持基层和群众第一的思想,以群众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走进基层、融入群众,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三是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事情抓起,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注重为民服务求实效。
四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理论知识和先进经验、基层经验的学习,研究新政策、吃透新情况,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确保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新的水平。
五是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观念,在基层实践中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推进群众工作。
推进并抓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巩固党在基层执政的思想基础。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把服务的内容公示于众,接受群众监督,让党员知道我服务什么,实现“群众促动”服务;强化对党员的约束和监管,让党员知道我必须得服务,实现“组织促动”服务。畅通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渠道,促进党员作用的发挥。同时,我们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应该结合在全党范围内即将开展的“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来抓。“为民”体现宗旨,“务实”表明要求,“清廉”反映目的。实质就是要心系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群众是最现实的,也是最朴实的。只要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哪怕是解决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大力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可靠保证,是人民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是党执政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依托。(作者:默莫)
文化的特性
一、独立性
古 代中国与外域联系十分有限,一切的创造都是民族自身智慧的结晶,用一句时髦的话说,就是都出自原创。而且我们的文化博大精深,理究天人,通权达变,卓然独 立而自成体系。中国文化自始就具备一种健全的文化基因,几千年一脉相承,源远流长而生生不息。直到今天,中国文化仍保持鲜明的独特性,成为东方文明的代 表。
二、丰富性
中 国文化包括经、史、文、哲、医、艺等多个方面(实际上,广义的文化应包含科技,但科技没有独特性,在此姑且不表),在每个领域都具有伟大的成就。三大奇书 表现出了超然的智慧。在哲学领域,虽然以儒家为正统,诸子百家也占据重要地位,各学说互为补充,交相辉映,极大的丰富了中国人的思想,开阔了国人的视野。 在文学艺术领域创造更是浩如烟海,诗词曲赋、琴棋书画、小说传奇、戏剧歌舞,林林总总,蔚为大观,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里的瑰宝。特别需要一提的是,中医在世 界医学界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养生文化,在现代社会备受推崇。最高明的医术是防范于未发,中医恰好填补了西医的空白。
三、适应性
这 种适应性,首先表现为巨大的同化力。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了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但他们的文化几乎无一例外的被汉化了,其中以孝文帝改革最为突出。汉化促进 了民族融合,拓宽了华夏疆域,奠定多民族大一统格局。我们文化的适应性还表现在与现代价值观的一致性。老子的“无为而治”、儒家的“中庸之道”、墨家的 “兼爱、非攻”、法家的“依法治国”等思想,无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在,儒家学说仍被许多国家引为治国理念,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儒家文化一定会进 一步发扬光大。中国文化之所以如此大的适应性,只能有一个原因来解释,那就是中国文化是十分优秀的文化。(作者:默莫)
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
服 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看,就是要以解决民生问题 为根本着眼点和目的,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特别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 务,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明确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认识,也反映 了我们党对执政能力、执政方式的新认识。实现这方面的任务,必将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障。(作 者:默莫)
<决定>中全面深化改革的“四个坚持”
一 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二要坚持解放思想、实 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 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四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 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作者:默莫)
如何加强“四风”建设
优良作风具有无声的力量,能让干部和群众心贴心。不良风气象就像一座无形的墙体,使党和人民产生之间产生隔阂。
“党 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形式主义这一问题”加强作风问题的核心,在于寻找损害党 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在于解决的是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目的就是使全党同志树立良好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才能保证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
不 联系群众,不走到群众中去,如何发现党群之间的真问题,如何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不从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出发,不负责任地铺摊子、上工程,遗留的不仅仅是一 一堆后遗症,还关系到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疏远。“四风”问题的形成,并非是“一日之寒”,在当前复杂的世情、国情变化中,加强解决“四风”问题,需要我们下 大力气,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广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更需要我们找准方向,对准目标,抓住要点,着力解决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只有坚持从 实际出发,抓住突出主要矛盾,才能凝聚共识、扶正祛邪、取信于民、焕发出促进当前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党 的作风建设始终是一项关系党和政府兴衰成败、党和群众紧密联系的重大紧迫的任务,密切联系群众始终是一个时代课题。全党上下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有关 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实践活动的主要部署,自觉在思想上警醒起来,在行动上敏捷起来,抓重点,突出中心工作,抓紧把此项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做实,作为一项群众 满意的工程来抓。 (作者:默莫)
习近平总书记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
习 近平总书记报告了中央政治局重点抓的 5 件大事:一是继续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增强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二是组织开好全国“两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 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的领导班子、领导人员。三是启动和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效。四是有力应对各种重大自然灾害,有效开展灾 后恢复重建。五是筹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形成了提交这次全会审议的《决定(讨论稿)》。其次,还报告了中央政治局 8 个多月来所做的其他主要工作:一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三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文化建设;四是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发 展;五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六是营造外交工作良好开局;七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者:默莫)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三项改革
一 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构建与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推进宏观调控目标制定和政策手段运用机制化。加强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产业、价格等政策手段协调配合,提高相机抉择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推动 国际经济治理结构完善。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除关系国家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企业 投资项目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政府不再审批。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加快建立国家统一的地方经济核算制度,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二要全 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直接 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加快事 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 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三要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优化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积极 稳妥实施大部门制;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严格按规定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减少机构数量和 领导职数,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作者:默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