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粉”,每一种创业都值得尊重
北大研究生闹市卖牛肉粉,是新闻,也不是“新闻”。当体制内走下神坛,选择体制外创业很正常;与其“过五关、斩六将”挤进公务员队伍,若干年后又纠结于辞职与否,倒不如干脆放弃仕途追求,另辟蹊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羡慕去吧”。今年,公考的“双降”虽不能断言是公考热的“拐点”,但你如果“死也要死在体制内”,只抱着体制内一只“单拐”,走起路来肯定摇摇摆摆。
每一种创业、每一次创业、每个人创业都值得尊重。“一元注册公司”,创业者迎来春天,小微企业沐浴春风。“零门槛”意谓着任何人都可以创业办公司,如此政策性松绑之后,相信会有很多人“甩开膀子”向“钱”冲,市场主体活力肯定会被大大激活。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就业无疑是可行之路,也是务实之举。就业观念的转变,不止是就业者的观念,也包括社会对多元化就业创业的认同与尊重。
你可以像马云一样去创业,但是,收获马云那样辉煌或是“浮云”。不是每一个创业者都能成为马云,与此同时,并不是每一个创业者都不能超越马云。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创业者要有马云般的勇气—“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调头,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你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马云提起当初,赞赏的是自己的勇气而不是眼光。
创业,也需要“蹄疾而步稳”。“一元公司”,更需多元思考,三思后行。一是“皮包公司”肯定没有市场,抱侥幸心理“入市”,其动机就存在着巨大风险;二是不知深浅的盲目“下海”,“呛水”或是难免的,不充分估量办公司的难度,会给自己的草率付出代价;三是越是“零门槛”,准入的人就越多,竞争压力越大,风险系数也越高。当你准备好了,就可以“马上创业”,果断进入市场,接受市场大潮的洗礼,迎接市场竞争的挑战,也会享受到竞争的乐趣,体验到创业的酸甜。
【启示与思考】
北大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张天一,放弃光鲜的职业前景,选择在北京开米粉店,这一事情经媒体报道传播后,立即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有的直呼“这是高等教育的失败”,有的婉称“90后的大学生、研究生素质堪忧”,但更多的是为之叫好。笔者认为,张天一开粉店,更像一个多棱镜,折射出当今毕业生择业就业观念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再好高骛远,而是更趋理性和脚踏实地。
传统观念下,认为大学生、研究生这类高学历人才,理应在党政部门、垄断行业、科研院所等体面单位就职,充分发挥其专长。而“卖猪肉”、“开米粉店”等行当,则应是知识层次较低的劳动者干的。这种简单地将高学历等同于好工作高收入的想法,明显太过功利化,甚至误解了教育的本质,毒害着人们的思想。君不见,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好工作,宁愿流浪或宅在家里啃老”的事件时有耳闻?四川凉山某县的当年高考状元,毕业后竟沦为睡公园长椅的流浪者,便是受这种思想毒害的结果。
新时期高校学子就业,可以有多种选择,是为谋一份一劳永逸的工作而苦等幸运之神眷顾,还是怀抱理想立身广阔社会励志创业?张天一肩扛故乡品牌在京自谋出路的选择,对这一问题所作出的回答,让人欣慰。
张天一开粉店,乍一看,是大材小用,是种简单劳动,其实不然。一碗米粉,百般滋味,关乎民生,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这或许是张天一在市场调查阶段就选择卖“硕士粉”的原因之所在。“硕士粉,良心粉”,在他乡还原家乡味道,用法律思维与环保理念做餐饮,这些食安意识、特色营销及经营理念,无不彰显出“硕士粉”的与众不同。重要的是,张天一还立志要把米粉做成艺术,做成受人尊敬的行业,这显然也不是一般人力所能及的理想。
“从人们思想中挖出来的金矿,超过从地下开采出来的黄金。”正如这句名言所说的那样,与其说张天一是在用力气做事,还不如说是在用思想谋划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硕士粉”何尝不是学以致用,何尝不是“知识经济”的具体体现呢?
其实,卖“硕士粉”,与高学历无关,这只关乎对市场的研究,只关乎工作兴趣。卖“硕士粉”,只是个人选择,我们没有必要过于大惊小怪,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同样卖“硕士粉”,研究生也会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地方,对此,无妨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待。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