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药品变“毒品”,监管机制岂能缺位(3)

【案例】药品变“毒品”,监管机制岂能缺位(3)

男子喝止咳药上瘾:药品变“毒品”,监管机制岂能缺位

近年来,就有不少关于青少年喝止咳水上瘾的报道,更出现了不少拿易成瘾药物当“毒品”销售的案例。

很多人都知道,杜冷丁、强痛定、吗啡等临床上严格控制使用的麻醉、精神类药品可能会导致“药物上瘾”,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些药物不仅很难买得到,也基本用不上。一般人也会觉得“药物上瘾”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那些常与老百姓“亲密”接触的感冒、止痛、镇咳等含部分特殊药品的复方制剂是家中常备药品,如果不遵医嘱随意服用,也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上瘾!

药物滥用是个综合的社会问题,要想彻底解决药物滥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堵住这些易成瘾药物流向购买者手中的一些漏洞,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部分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因为大多数购买成瘾药物的都是一些青少年群体,所以,让更多的青少年和家长了解药物滥用的危害和戒除难度,以此在青少年群体中建设一道主动防止药物滥用的防火墙,才能让他们真正远离药瘾的诱惑。

治病救人的药品成为危害人体的“毒品”,即是老百姓对药物使用的无知,更是我们社会存在药品监管的漏洞。零售药店必须严格凭处方销售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但由于监管不利和一些药店见利忘义的行为,处方药滥用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对于国家“防止滥用成瘾性药物”的呼吁,各级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行动,堵住药品“流毒”。

小伙喝止咳药上瘾 三年花掉百万元

其实,这个被称作咳嗽药的就是一种类似的毒品,因为它的成分中有磷酸可待因,这是一种和毒品一样可以让人上瘾的东西,一旦使用就会产生非常强的依赖性,长期应用可引起依赖性。常用量引起依赖性的倾向较其他吗啡类药为弱。典型的症状为:鸡皮疙瘩、食欲减退、腹泻、牙痛、恶心呕吐、流涕、寒颤、打喷嚏、打呵欠、睡眠障碍、胃痉挛、多汗、衰弱无力、心率增速、情绪激动或原因不明的发热。

这确实算是一种止咳药,但是它却有这非常强的副作用和依赖性,因为这个小伙子没有知识,因此误入歧途,原本是一个体格健康的小伙子,三年下来发现他的身体素质极度下降,经检查发现他血小板偏低、血糖血脂都偏高,同时有轻微胆囊炎、肾结石与脂肪肝,前列腺也有部分钙化。这些都是这三年吃这种药物的结果。

是药三分毒,更不能自己随便买药吃,风险是非常大的。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