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失去制约,必然产生特权,从而导致腐败。近年来,虽然从中央到地方花大力气治理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但“一把手”特权歪风依然存在,极大地侵蚀了党的肌体,损害了党的声誉,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破坏了社会公平,阻碍了社会发展。因此,治理“一把手”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已成为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重点。
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类型很多,主要是办事上人情关系化,生活上享乐奢侈化,作风上松散简单化,权力上独断专行化。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思想不解放,制度不规范,思想觉悟不高,监督不到位,惩处不严厉。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现制度管权。要想破除“特权”,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体制问题。当前,结合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完善工作流程、修订完善制度,新建一批能够遏制“特权”发生的制度机制,破除一批产生“特权”的机制,同时,要切实按照制度办事,真正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增强廉洁意识。通过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贯彻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等多种形式教育,牢固树立党员领导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理念。充分利用领导干部讲廉政党课、举办领导干部“廉内助”培训班,开展正反面典型教育,举办专题研讨会,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边境等活动,引导领导干部进一步端正执政为民指导思想,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坚决反对和克服各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
强化权力监督检查,保证阳光用权。特权每时每刻都在力求摆脱监督制约,以便更自由地滥用权力,所以特权必然反对民主、压制民主乃至破坏民主,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权力也不可能得到强有力的监督。因此,必须加强监督,把强化对权力的制约落到实处。例如,通过民主程序严格审核财政经费,保证不被用于满足特权需要;领导干部包括福利待遇在内的收入放在阳光下,使之公开、透明,维护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保证制度不允许和公众不同意的权力,决不能私自获取。
提升民众思想觉悟,倡导全民反特权。在社会上积极宣传反特权先进典型,弘扬正义,鞭笞丑恶,让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成为社会的主流,形成人人都想反特权、要反特权、敢反特权的强大的社会正能量。进一步完善反特权制度机制。如,完善信访举报制度,注重对举报人的保密保护措施,严厉惩处打击报复举报人的行为,消除群众的畏惧心理。
加大特权惩治力度,力除特权症结。对搞特权者进行严厉追究,要拉长耳朵、瞪大眼睛,严肃查处搞特权的典型。中央、省、州等作出的改进作风的规定所禁止的情形,以及奢侈浪费、公款吃喝、送礼等不正之风大多属于特权思想、特权现象的表现,对这些问题,一旦发现,就要严肃惩处、以儆效尤。
(作者单位:云南省红河州绿春县纪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