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化怎样走出去是一门大学问

湖北:文化怎样走出去是一门大学问

摘要:我们搞文化建设是为什么?首先是为自己的,是要首先满足我们国民的需求的。第二位才是为别人。“走出去”只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我们要避免重外轻内的倾向,不能重视向国外推广文化而轻视国内的文化建设。

湖北日报记者对话全国政协常委、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

■文化影响力还不够,主要不是缺少生产力,而是不了解国外的需求。这同样需要尊重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需要找到适当的市场、消费者,让文化产品在市场中去优胜劣汰,而不能像以前那样,硬性输出。

■中国人学阿拉伯语的很少,但是几乎人人都知道《天方夜谭》,这就是翻译的力量。中国有几个人能真正读懂莎士比亚原文?但只要有一个朱生豪把它翻译出来,大家不就都能读了?

■古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现在可能要更多考虑,己所欲,如何与人?

■我们搞文化建设是为什么?首先是为自己的,是要首先满足我们国民的需求的。第二位才是为别人。“走出去”只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我们要避免重外轻内的倾向,不能重视向国外推广文化而轻视国内的文化建设。

文化要变成产品和服务才能成为软实力

记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中国不仅已成世界瞩目的经济大国,也需要向世界展示她的文明、文化、软实力。这是中国的时代选择,也是中国发展的自然进程。正因为如此,我们注意到您近年来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和软实力的研究,在您看来,中国的文化如何才能成为软实力?

葛剑雄:首先要搞清楚“软实力”的定义。这个概念是上世纪90年代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他认为软实力是“一国透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这就是说,一个东西要成为软实力,是靠说服、是靠吸引的,而不是靠军事实力去强迫,靠经济实力去收买的。

去年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我跟约瑟夫·奈教授有一个交流,他认为中国的文化应该是最重要的软实力资源,但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特别是没有变成文化产品。对这一点我完全同意,而且还应该加上一条:也没有变成文化服务。

记者:但这个观点很可能不少人未必同意,现在很多人对把文化变成产品有担忧。

葛剑雄:我们必须承认,有生命力的民族文化,只有经过有效传播才能是世界的。前段时间,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不仅电视剧本身大热,剧中主人公吃的、穿的、用的都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时尚,带动了韩国的很多产业。在这一过程中,韩国的文化、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在无形中得到了传播。这就成为了软实力。

我们自己呢?花木兰的故事属于中国,好莱坞通过改造,把《花木兰》变成了有世界影响力的影片。熊猫是我们的国宝,但《功夫熊猫》也不是中国拍的。现在很多西方人赞扬中国的文化,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很多认识是不正确、不完整的。这就说明,不是说我们没有文化资源,没有文化元素,但是如何应用,如何传播,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解决好。简单地说,这些资源给谁用,要作为软实力影响世界,首先得考虑人家接不接受,吸不吸引人,让人家心甘情愿去买,去享受,甚至比免费送效果还好。

我们经常固执地认为中国在世界最有名的是孔子,但是事实上,我们通过通俗文化传播的东西才真正深入人心。我曾经到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的偏僻地区,很多年轻人看到我们都会谈到李小龙,以为中国人都是会功夫的。这种认识是有局限的,这就说明,文化怎样走出去,是一门大学问。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