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播要从假定的自娱自乐中走出来
记者:您刚刚谈到的是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法问题,但是我们知道,现在讲文化“走出去”,其实涉及到一些更为根本性的问题。
葛剑雄:现在一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错误的认知,就是认为中国的文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习近平主席在欧洲的演讲,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都处在“世界第一方阵”,这个认识是非常客观的。
从历史上看,在大航海时代以前,各种文化类型基本上都是各自独立发展的,相互之间影响很小。中国历史上很多重要的文化成就,很多没有机会贡献给世界,有的传播也属于偶然。比如造纸术,是因为唐朝军队在中亚打了个败仗,俘虏里有造纸的工匠,才把造纸术传了出去,最终取代了从古埃及而来的造纸术。所以说它对人类的文化贡献是一种客观存在而非客观事实。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去了解文化传播中什么是人家需要的,也才能从假定的自娱自乐中走出来,真正认识到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地位。
记者:这种对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的认知意味着什么?
葛剑雄:从“国学”热,到讨论“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有一种声音很大,就是要让中国文化去影响世界。但在我们热烈谈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能不能先冷静一下,问一下自己: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走出去是要干什么?
在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是并行不悖的。不可能有哪一种文化占压倒性优势,也不要认为一种文化可以取代另一种文化。不管一个国家如何强大,它的文化都不可能主宰世界。各种文化都是在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中产生的,各有优劣。因此,中国文化要走向世界,“走出去”不是要改变人家,而是为了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更好地学习世界。
大家现在很关心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想了很多办法。古语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现在可能要更多考虑,己所欲,如何与人?要人家接受中国文化,也要基于自愿选择、自愿接受。还是已故的费孝通先生的话讲得对,文化交流应该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文化走向世界,首先要走向自己
记者:“文化软实力要对外首先要对内”,这样的认识基于一种怎样的思路?
葛剑雄:我们搞文化建设是为什么?首先是为自己的,是要首先满足我们国民的需求的。第二位才是为别人。“走出去”只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我们要避免重外轻内的倾向,不能重视向国外推广文化而轻视国内的文化建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