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麻烦的事越来越多”
“麻烦的事越来越多”。5月8日的5个小时里,多里昆盘腿坐在广西河池的酒店地毯上诉说他的委屈——当然,那更多,来自他无力改变的现实。
他骑行在路上的时候,乌鲁木齐火车站发生了爆炸案、广州火车站发生了砍人事件。但对于他来说更麻烦的事情是,在广东肇庆,他弄丢失了自己的身份证。
这让他开始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在广西北海,连续被18家旅馆拒绝后,他只能把摩托车停在路边,倚在上面打盹。他始终记得,一家招待所老板在拒绝他后喊着:“新疆人都不是好东西!”
“这句话让我心痛了很久”,多里昆操着并不流利的汉语说。
他说起乌鲁木齐爆炸案发当晚,自己抵达广西崇左。在路上, 4名警察把他请到了派出所。“他们什么都没问,大概看我是个新疆人吧。”几个小时后,身份确认,对方道歉,并安排他在宾馆住宿。
多里昆的父亲在电话里得知此事,急着要赶到广西。“算了,没事。”多里昆安慰着,他知道这与恐怖事件有关,心里却无法平静,“我是来宣传民族团结的,可以理解他们,但如果换成其他新疆人能理解么?”
在接触过多里昆的记者们看来,多里昆的汉语水平和沟通方式,也容易导致他陷入麻烦。多里昆并不善于介绍自己,遭到拒绝后,往往会变得很烦躁。
记者黎鑫曾经为他设计了一套介绍词,但似乎并没有太大成效——黎鑫还是经常会接到求助电话,电话那头,多是已经很不耐烦的共青团办公人员、民警和旅店老板:“有一次我听到他直接对警察喊‘哎,你来接电话’,毫不客气。这种豪爽,的确容易产生冲突”。
黎鑫开始减少帮助次数,他觉得,多里昆通过自己的方式克服困难,才更有意义。
4月10日,在广东汕尾的一条村路上,多里昆遭遇了一次摩托车翻车,所幸没有受大伤。因为不会写汉语,他想把这场意外记录在本子上,向路人求助,却发现“他们都跑得特别快”。
最后,一位28岁的年轻小伙子应允了他的请求,草草帮忙写了一行字“2014年4月10日,摩托车翻倒”。
小伙子不要白帮忙,坚持收费10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