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时代来临,应以短痛换发展

新消费时代来临,应以短痛换发展

尽管听上去,改革、行政体制距离我们日常生活非常遥远,但正如一位缅甸政治家所说:你可以不关心政治,但政治却时刻地关心着你。

在迟福林看来,政治正是生活的风向标。并且他相信,解决经济降速这一近渴,在新一届共产党领袖主导的改革中,并非不可能。他认为,这一改革的关键在于决策者能不能下决心尽早让关键领域的改革破题政策破题—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开放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它既符合中长期的发展政策,也快速能作用于短期的增长。

中国目前的政策,对结构性消费需求的抑制作用仍然很大。由于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依赖于政府对财富和资源的支配,由此导致在国民收入分配大格局上,政府所得占比过高,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由此导致居民消费受到抑制。

而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这一背景中,消费的疲软,直接影响城镇化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而要保证未来5-10年的保7%以上的中速增长,其核心仍在消费需求上。

伴随着南方四月的燥热和五月的绵绵阴雨,对未来的不确定一如中国的经济走向。在“看多”和“看空”两种对立声音的对冲背后,是我国第一季度宏观数据的走低。

尽管我们相信终将走出阴雨,但如何有效治理现下的种种顽疾,是身处深水区的改革力量必须面对的考验。

经济结构调整、国企、行政体制、推进“人口城镇化”等诸多问题,都是改革的重镇。

另一方面,除了刺激与否的分歧之外,改革背后的政策,也决定了改革的方向。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这意味着,理顺国内各方矛盾成为了改革的开弓之箭。

在这一特殊时刻,中国(海南)改革研究院院长、转型研究专家迟福林,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专访,他认为中国面临着一个很大的战略选择,随着新消费时代来临,合理配置公共资源,释放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可以作为短期增长和转型的支撑;而开放市场,建立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则可以为中国中长期的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