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剔“舌尖真实”也是“舌尖养分”

挑剔“舌尖真实”也是“舌尖养分”

《舌尖2》播出四集后,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除了纪录片内容遭到诟病,包括小提琴女孩、爬树镜头都被爆出疑似造假。随着第五集《相逢》的播出,似乎为其扳回一城,四川自贡燊海井的制盐过程成为另类关注点。但很快有人爆料,拍摄时为了表现汗水的镜头,“摄制组找来水壶,往盐工们身上喷水”。(5月20日《华西都市报》)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炮打响后,历时数年之久,精心摄制完成的《舌尖2》,再度成为众所瞩目的荧屏热剧。一周一集的《舌尖2》,不仅带给人们更多的视觉愉悦和精神享受,同时也成了街谈巷议的焦点话题。这当中,关于这部纪录片的真实之争,也越发点多面广的蔓延开来。

挑剔“舌尖真实”,我以为不必讳莫如深,而应想到“既有压力,也是动力”。一则,就我国而言,电视纪录片的粉丝逐渐增多,也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气象;二则,关于纪录片的内容真实,到底是应该原始原生的绝对真实,还是允许适度加工的艺术真实,要说本来也就没有统一说法或统一标准。因此,只要确保纪录片展示的事物,无一不是真实存在,观众们越是挑剔于“舌尖真实”,我看就越显其是一种“舌尖养分”。

对比前后两季的《舌尖》纪录片,人们自然能够看出,两季片子的精髓内涵固然一致,但在拍摄技巧、展现手法、和侧重选择等方面,无疑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变。譬如,第一季浓墨重彩的是各种美味的本身,而到了第二季,美食与人文的水乳交融,使之更加显现了“食外有人,食中喻世”的独特亮点。而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人青睐“创新的舌尖”,同样也有人留恋“原来的味道——在这种众口难调的现实语境下,《舌尖2》被质疑“走味”或是“失真”,要说也是在所难免、注定会有的了。

挑剔“舌尖真实”也是“舌尖养分”。从大的方面来看,一些观众对《舌尖2》的失真之议,要么是发现拍摄手法的借鉴经典,要么就是不满意于对“食外之事”的过多渲染等。可不管怎么说,至今也未听闻片中内容“生编硬造”、“无中生有”的轰动爆料。这便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舌尖2》的确是一部精打细造的优秀续集;而一些媒体和不少公众的时有“指瑕揭疵”,则也未必不能视作是对这部片子的“爱之愈切”。

有道是“没有争议才是最大的争议”。《舌尖2》的继续走红,预示着《舌尖3》等的“舌尖系列”创作,必然会更快地纳入后续摄制的计划。从这个意义上说,观众们今天的挑剔越多,对于将来的创作团队,不啻也是种种花钱难买的有益养分。即便按着寻常的思维,争议也是宣传造势,也是营销基础。通过对这些争议内容的归集和梳理,只要取其精华、补其不足,必定能对未来“舌尖系列”纪录片的创新与求精,起到不可小觑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