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走廊医生”被解聘背后的思考(4)

【案例】“走廊医生”被解聘背后的思考(4)

“走廊医生”被解聘留下疑惑“在岗”

“走廊医生”事件在去年被各大媒体报道后引起民众广泛关注,尤其在网络上一度炒得沸沸扬扬。兰越峰与医院的纠纷看似只是一个雇主与被雇佣者的矛盾,但何以引起高度关注,主要还是因为这和近年来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医患关系、过度医疗问题联系在了一起。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患者家属打砸医院伤害医护人员的报道偶见报端。产生这些问题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更有复杂的社会因素。由此看,大家似乎从兰越峰的举报中又看到了“种种黑幕”,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好奇心便高涨起来。

整个事件可谓曲折迷离,现在的新剧情是医院做出了解除兰越峰聘用合同的决议。事件视乎是到了结局的时候,但其中还有太多的疑惑存在关注的人心中。例如兰越峰举报医院用地震捐款以高出市场价近50%的价格购买已经停产的过时医疗设备,是否属实?医院过度医疗坑害病人是否存在?兰越峰本人长期旷工为什么一直未受相应处理?针对兰越峰所反映的问题,绵阳市涪城区政府先后十次发布调查报告,认定兰越峰举报问题在医院中不存在。但在此期间,绵阳市人民医院原院长涉嫌违纪被调查。院长的违纪又是否与兰越峰举报的问题有关?

兰越峰说“手足同胞向我举起了屠刀”;但她的同事却抱怨,“我们每天辛苦工作被骂过度医疗,她坐在走廊上一年多不工作,却成了英雄。究竟谁是过度医疗?”,她被指责是疯子,是在争取个人利益,甚至出现医院部分医护人员用罢工这种极端方式来表达对兰越峰给医院造成负面影响的不满。这样的局面,让人一头雾水!究竟谁对谁错,整个事件几年来并没有随着时光流逝变得清晰,依然像它开始的那样扑朔迷离。

公众的疑惑与猜测不仅是对事件本身的关注,更是对我们相关部门调查处理能力的考验。只有彻底查清事件中的每个问号,谁有问题就应严格、公正按照法规、制度及时处理,最终才能让事件双方心服口服,让大众释然。

【启示与思考】

不管“绵阳市人民医院”过度医疗是否属实,但过度医疗在很多医院的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不难想象,这不是医生的“热心过度”,而是其身后的一长串利益链。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下,尽管屡屡提及药品平价、零利润等等,但以药养医始终犹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应是当前医卫系统弊端的一角。

“走廊医生”对医卫系统影响如此之大,有关部门却似乎有难得的“清净”。除了“徒劳”的换医院牌子及不明不白“拿下”前院长之外,就是饱受争议的“自己人查自己人”一般的调查,不但没能平息公众的疑问,反而催生了新的不信任,再次让医疗体系信任“跑偏”。面对广大群众对真相的追问,似乎主管部门自己也难以作出满意的答复,只能听之任之。也许这也是某种弊病的体现吧。

追问“走廊医生”背后弊端恐怕并不止上述三项,在此难以一一赘述,只想问声风雨之后何时有彩虹?从最初2003年引发的争执,到如今的“被解聘”,兰越峰已经挺过了十一个年头,但似乎还没到终点。

由此可见,解聘一个“走廊医生”容易,但消弭医患之间的矛盾与猜忌,却是极为困难的。所以,对于兰越峰,医院应该给予更多的人性化关怀,不是单单解聘了之;纪检部门也应该再深入调查下去,弄清事实真相,给兰越峰和公众一个公道的“说法”,并以此作为典型案例推动医疗体制改革。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