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官风整治到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官风整治到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官风整治到治理能力现代化

  ——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薛澜

要真正建立一个合理的机制,就需要在政府行政管理预算上把关

人民论坛:近一段时间以来,从严治吏收效显著,就您观察,如何实现官风整治的常态化、制度化?

薛澜:公众对整治官风这件事很拥护,因而希望能够持续下去。而要持续,就需要建立制度和机制。这就需要我们对已经做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分清哪些是确实行之有效和能够持续的?哪些是短期内合适、但不适合长期实行的?需要对此进行分析。

目前总体来说,像对官员办公条件、出差标准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一思路总体上是非常好的。未来的方向是建立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要想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正人先要正己”。从这个层面来说,目前我们所做的大的方向是对的,从成效来看也是可以持续的。不过,我们还要考虑到这些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即涉及到政府行政预算的问题。我们知道政府的办公条件、公车使用等都是需要花钱的,而钱从哪里来?谁批准?简言之,政府的办公预算是否合理?又由谁来监督?所以我认为要真正建立一个合理的机制,就需要在政府行政管理预算上把关,这个也更加关键。通过一个严格的预算审核和决算审查机制,比如某省今年需要3亿元的行政预算,就首先要列出来各项开支,并提交省人大进行审核,批准后执行,执行后审计监督这一点是可以制度化的。目前大家已经提到了这方面,比如政务公开就是在往这个方面走,但尚未形成广泛的共识。如果通过预算去保证和审核,就可以形成一个常态化的机制。这是第一点,从体制上来解决问题。

第二点,此次官风整治中各项标准的细化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下一步就需要对这些进行梳理,有些东西是比较适合标准化操作的,但也有一些东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作出规定。举例来说,有些地方消费水平较低,200块钱的酒店或培训中心条件就很好,但有些地方300元的酒店或培训中心条件也不行。这种情况下如果用一个绝对的标准去作规定就不太合理了。事实上,这次官风整治中有些东西就已经有点“一刀切”的倾向了。一开始用这种“一刀切”来刹住歪风邪气是对的,但下一步就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要实事求是。

我们希望政府是精干、高效的,那就要招收优秀的人才,而掌握现代化、专业化管理技能的人才自身的投入也很大,不建立一个合理的补偿机制,他们是不会来的

人民论坛:在我们围绕“从严治吏,干部群众怎么看”的采访中,很多领导干部担心整治官风会与地方经济发展发生冲突,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薛澜:我不太认同这个观点,比如有些人觉得我要招商引资,一定要请投资方大吃大喝才能吸引投资,我觉得未必。如果一地政府按照更清廉的标准来招商,可能会更加取信于人。相反,大吃大喝、随意挥霍的政府反而给人不可靠的印象。发展经济与严格要求官员之间并没有冲突。换句话说,如果政府的行政工作是按照很规范的方式来运行,只会更加赢得老百姓、包括投资商的信任。

但另一方面,这次官风整治在把很多歪风邪气刹住的同时、也把公务员的很多灰色收入都卡住了,这是必须的,也是好事。但同时也必须得说,目前的公务员收入体系是个极其不合理的体系,公务员的名义工资比较低,各种灰色收入变成公务员收入的正常补充。现在这么低的名义工资不变,把各种灰色收入卡掉,使得公务员的实际收入大大下降,这对我们政府的稳定执政是极为不利的。既然我们希望政府是精干、高效的,那就要招收社会上的优秀人才,而对于优秀的人才来说,在政府工作比去企业的工资低一些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是公共部门,应该受到公众的监督,每一分钱都不能乱花,但是具有同样技能的人才如果在公共部门就职的工资比在企业低了50%,甚至连一半都不到,而且连基本的有尊严的生活都维持不了,那么就只会把绝大部分能干的人才赶出政府。当然中国人口那么多,再低的工资可能还是会有人来干,但那样的话也许就不是政府真正需要的精干、专业的人才。中国发展到了今天,政府的管理已经是一个现代化、专业化的职业,而掌握这种技能的人也需要前期很大的投入,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补偿机制,他是不会来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