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种子孕育“大梦想” 北京迈向“种业之都”(2)

摘要:千灵山下,青龙湖畔;风吹麦浪,果蔬飘香。26日,一场国际种业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在北京丰台区王佐镇开幕。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52名代表聚集于此,共同感受“小种子”带来的“大梦想”。

打造“种业之都”

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农业占北京GDP的比重不足1%,城镇化率已达86.2%,人均耕地降至0.16亩。那么,世界种子大会为何选定北京?

2

(图片: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品种展示基地,参观者用手机在番茄大棚里拍照。)

“自然禀赋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北京农业发展不能走传统农业道路,籽种产业本身最具‘高端、高效、高辐射’特征,是北京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农业的历史选择。”北京市农业局局长吴宝新直言。2010年10月,北京启动实施《北京种业发展规划(2010至2015年)》,明确提出打造“种业之都”的目标。

北京初步形成全国种业的科技创新中心。“全市种业研发机构80多家,专业育种者1000多人,保存国家级种质资源40余万份。”吴宝新介绍说,北京每年育成主要农作物新品种400多个,占全国的10%;京研系列大白菜、京欣系列西瓜、中蔬甘蓝等瓜菜新品种在全国播种面积占比均超过20%;蛋白质和同工酶电泳技术、DNA分子标记技术鉴定杂交玉米种子纯度技术等已在北京广泛应用,包括种业创新在内的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已达70%。

北京是全国种业企业总部聚集中心。4家全国种业十强企业落户北京、8家全球十强种业巨头在京设立研发或分支机构。作为国内种业企业聚集密度最大的地区,北京有籽种经营企业1361家,其中注册资本3000万元以上,育繁销一体化企业11家,占全国的12%。

3

(图片: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品种展示基地,利用立体漏窗式栽培技术种植的植物。)

北京逐步成为全国种业的交易中心。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北京种业销售额107.6亿元,约占全国的10%。全市农作物种子进出口额达3.7亿元,约占全国贸易额的37%、全球贸易额的2%。

北京正在搭建种业发展服务平台。全市已建成国家级、市级、区县级、企业和科研机构四级农作物新品种试验展示基地20余个,面积达3300公顷;每年有几千个国内外品种在京郊进行试验示范,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数百个科研、企业与生产单位数千人参观、考察和观摩。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