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应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三大转变
围绕着改革,围绕前面讲的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我想大家在未来都要转换一下思维。这里我讲三点思维的转换:
第一个要转变的思维是,中国人过去30多年跑得特别快,我们喜欢并且习惯跑得快。以后我们要学会慢跑,甚至慢走。就是说,我们要告别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
第一,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基本在7.2%到7.4%之间。通常,我们国家统计局显示经济增长的数据是现实增长。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基本应在7.2%到7.4%之间。就是说,如果我国经济的现实增长超过了7.4%,则表明我国现实经济增长的速度超过了其潜力,等于是在透支。因此,我们看到,过去30多年,尽管我国经济跑得快,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年份的经济是过热的。过热最极端表现的一年是2007年,这一年我国经济的年增长超过13%,房价飞涨,通胀很严重。
第二,任何一国的经济增长没有直线的。从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以比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30年以上,我国是唯一的一个。在经济增长理论里边,有一个理论叫收敛理论,通俗地讲,就是随着你逐渐地接近你的追赶目标,你的速度会慢下来。尽管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创造奇迹,但是,规律不可违。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对于我国经济谈的最多的是中国经济增长问题,增长问题里边谈得最多的是经济减速问题。2013年10月23日,李克强总理在工会十六大讲的一堂经济公开课,脱稿讲了七十多分钟,都是用很专业又很通俗的语言对我国经济现状,中长期发展趋势,做了深刻地阐述。其中,提到了两个数据,非常重要。其一,我国要保证每年新增1千万的就业,经济增速不能低于7.2%。这是根据当前中国经济的三产结构,产业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计算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就不会出台刺激经济的政策。其二,基于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只要达到6.8%、6.9%的增长速度,则足以,但是我们还是留有余地,提出了7%这一不可突破的数字。就是说,如果我国经济增长低于了7%,就等于我们的经济出了问题。
第二个转换就是一定要认识到我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增长,过去20多年全球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流动性过剩基础上的,然而,全球流动性在2014年出现了一个转折点。美联储跟中国央行在过去10年,乃至过去20年,放了太多的钱。这是全球经济过去20年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现实问题的症结所在。
全球流动性在2014年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其最主要原因是,美联储退出量宽政策。过去20年,美国货币政策的主基调有两个。一是放货币,就是尽可能地满足全球经济发展对美元的需求。美国从19世纪90年代以后到2007年次贷危机,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所有的货币政策都是宽松政策,就是要放很多的钱,利率又很低,所以不管你怎么玩都玩不过它。二是实行弱势美元政策,美元不断贬值。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弱势美元对美国经济本身而言,有向上拉动的作用。因为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弱势美元;二是美国过去20年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从还债的角度来讲,实行弱势美元,压低美元的价格,等于一种变相赖帐。
但是,2014年开始,随着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走出新一轮的金融危机,美国人开始从弱势美元政策走向强势美元政策,由此导致了全球流动性的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动性会大幅度地减少。就是说,以前你要到国际市场去融资,利率很低,但现在要融资的话,利率很高。二是钱的流向会发生转变。以前美国放出的货币,主要进入新兴市场,因为新兴市场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有相当一部分会进入新兴市场的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一旦美元收缩,进入新兴市场的货币流出,那么,整个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暴跌,货币贬值。我国房地产调控这么多年没有见效,但是,有一件事情肯定会让我国的房地产降温,那就是美国退出量宽。这个转折点的到来,对新兴市场影响会非常大,我国亦不可能独善其身。
总体而言,2014年是流动性非常紧张的一年,钱荒会成为常态。换言之,钱会非常短缺,人民币会很值钱。因此,这一年一定要管好钱,一定要把两张表做好,即是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全年应该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最近,高利贷市场、民间借贷市场非常活跃,反映的就是钱非常紧张的问题。我们以前投资也好、增长也好,叫货币驱动,就是印了大量的钱,推动经济增长。未来这个日子可能会结束,大家千万不要期待中国政府会放水,我们现在根本不敢放水,尽管我国的存款准备金非常高。那么,钱荒会紧张多长时间?按照美国货币政策的周期,一般是5年。对我国来讲,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多年来不断贬值的外汇储备可以升值了。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人民币大幅度贬值,对我们也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三个要转变的思维就是,我国过去30多年快速发展所依靠的人口红利、后发优势等,现已基本消耗殆尽。形象地说,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风险就是,老的发动机已经坏了,或者说马上就要坏了,但是,新的发动机还没有找见。所以,权宜之计就只好是在那个履带上面不断地加润滑油,让它跑得快一点。但是最终有一天这个发动机坏了你没法修。因此,我们只有找到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我们的经济才会平稳。
第一,过去我们最主要依赖的红利——人口红利,成为我国未来面临的最大风险。201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下降。这两年,我们一直在谈,要避免重蹈日本覆辙。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到2010年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已经修复完毕。房地产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已经划上了句号,日本人准备过好日子,迎来再一次的经济增长。但是,紧接着日本又失去10年。日本经济失去20年,前10年因为泡沫破灭;后10年是人口出了问题。日本是在2000年劳动力人口开始下降,2005年人口开始下降。日本人口下降得非常迅猛,老龄化程度也很吓人。
这里调侃地说一下,日本最大的问题是,日本人生不出孩子;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中国政府不让生孩子。按照目前我国人口发展规律,我国很快会走上人口绝对减少的道路,然后很快进入老龄化。我们的基本预测是,到2030年我国老龄人口会达到4个亿,中国社会成为全球人口最老的国家。到那个时候就是会出现两个人养一个老人的状况,这就冲破了三个人养活一个老人的养老警戒线,并且我国的养老金尚且还有亏空。
第二,我国将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诸如产能过剩、影子银行、政府债务等,但是,2014年最大的风险是企业债,特别是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债。企业债怎么样解决,特别是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怎么解决?如果这些产能过剩行业赚钱的话,稍微能够维持一下;一旦亏损,产业链就会出问题。我国现在钢铁行业的负债比率在60%到70%。一个传统制造业,负债率达到60%到70%,这是非常吓人的。2014年一季度我国钢铁行业又出现了亏损。我估计,钢铁行业的企业债可能是2014年二、三季度,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的重点。
第三,我国房地产的好日子已经进入倒计时。究其原因,主要有几个。一是货币政策变化,包括美联储退出量宽以后全球流动性的变化。房地产市场是一个直接推动市场,钱少了涨不起来。二是房地产基本面的变化。房子是不是还不够?这是一个问题。我个人这么多年一直在钻研一个数字,就是中国有多少房子,统计局从来没告诉我们。我曾问北京的城建委,说你们能不能告诉我北京的房子存量有多少?他们说根本搞不清楚,北京除了很多房子不归他们管,管不了,还有个技术层面的原因是,2002年以前,这个房子是没有进入信息系统的。但我的研究是,房子应该基本够了,从房地产存量看,根据官方统计数据,再加上没有统计的,诸如小产权房、国管局的房子、军队的房子等,加总起来,我国人均居住面积超过40平方米。这比日本、比德国、比法国都要高。就是说,我国房子极度短缺的历史已经结束。当然,房子这个东西很特殊,不能说北京房子不够,把河北的房子调过来,它是一个不动产。就是说,结构性短缺仍然存在,但是,就住房的基本面讲,基本够。再看房地产增量。目前,我国房地产整个投资仍然保持在17%、18%左右,可能还能维持一段时间。按照现实复合增长率计算,从2014年到2017年,我国将至少建成1亿套以上的房子。而我们所有的需求,诸如:购买第一套房子,改善性住房,投资性住房,农民进城的房子等加起来,其需求量是6千万套左右。就是说,从增量去讲,到2017年,我国的房子过剩4千万套。由此推测,我国房地产的好日子已经基本结束。对于2014年,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房子会不会出现全国性下跌。2014年二季度,如果一线城市房价出现实质性地松动,可能会出台救市政策。除了一线城市的限购会保留,全国绝大多数限购会取消。当然,救市需要一个过程,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预期也需要一个过程。不过,我深信,即便全国的房子都降价了,还有一个城市的房子不降价,那就是北京。
所以我想用这三个思维来考虑中国经济未来的问题,应该说不会有太大的偏差。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只要围绕改革的主基调,只要坚持十八届三中全会既定的改革目标,静下心来干个十年,中国的面貌会有很大的改变。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刘斌)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