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选准着力点,在重要领域取得突破,以引领和带动全区的改革发展。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区实施“双核”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核,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承担起先行先试的责任和义务,就要努力在释放“海”的优势、提高“通”的效率、形成城市“群”的合力上取得大突破,成为全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锋”和“试验区”,成为引领我区发展的“龙头”和“引擎”。
释放“海”的优势: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
目前,北部湾港口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发展远远不够,现代物流和港航服务业发育不足,导致物流成本过高,遭遇“广西货不走广西港”的尴尬。最大限度利用好临海和沿海的区位条件,进一步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使“海”的优势充分释放出来,是北部湾经济区在先行先试上取得大突破要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
加快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站在国际性港口群的战略高度,兼顾区域、国内市场,朝着建设千万标箱大港的目标,加强整体规划建设,满足广西、华南、西南各省市及周边国家进出口物流需求;拓展渠道筹集资金,完善港口配套设施,满足进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
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集疏运体系作为连接多种运输方式的平台和纽带,是促进一体化运输组织的关键。为此,要全方位加强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升快速高效的集疏运能力,促进港口发挥最大潜力。一是利用现有码头设施设备,优化现有交通网络,提升利用率,避免过度建设。二是加强临港工业布局规划,引进相关生产、流通加工企业,缩短港口与用户的运输距离,减轻集疏运压力。三是开拓腹地无水港建设,将部分港口工作程序前移,减少港口集疏运压力。根据客户需求分析,合理设置内陆腹地无水港,建设内陆集装箱堆场、保税仓库、保税区等,把集装箱调度、外贸流通加工、通关作业的环节前移至客户端。四是建设信息协调系统优化集疏运调度,培养、引进高端物流人才或企业,为大客户提供物流系统设计,合理规划港口运输,既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又提高港口集疏运效率。
提高“通”的效率:深化通关体制机制创新
随着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保税港区和一批开放开发试验区及跨国产业园区的基本建成,北部湾经济区将具备大通关格局基础和条件,但要有效实现物流大通道功能,重点应在“通”的效率上做好文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