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2)

推进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2)

—文化部部长蔡武答记者问

让文化的阳光普照大众

记者: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文化体制改革将如何推进才能让文化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蔡武:我们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转变文化行政部门职能,完善文化管理体制。三中全会强调,要进一步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释放社会和市场的活力,进一步把

职能转到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要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改革,更加注重对事中、事后的管理,做到放权和监管并重。加强文化市场执法培训和监督,进一步提高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水平和能力。推动已转制国有文化企业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进一步明确文化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推进分类改革,完善内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绩效考核机制,突出公益属性,强化服务功能,增强发展活力。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要力求实现公共文化资源配置的公平合理、公共文化服务提供的便捷有效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从而让人民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把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作为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攻方向。均等化不仅是结果均等,还应是机会和过程的均等。推进均等化的目的就是为了查遗补缺、补齐短板、兜好底线,保障好每一名群众的文化权益,让文化的阳光普照大众。标准化是实现均等化的有效手段,主要包括制定并落实公共文化服务种类、场地设施、人均资源、服务半径、人员编制、经费投入等一系列标准,像义务教育、基本医疗那样,按统一标准提供服务和保障。当前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统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建设;加强贫困地区和特殊群体文化权益保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四个方面的工作。

加强对文艺生产的引导,推动艺术创作出精品惠民生。我们在扩大文化产品供给的同时,必须注重文化艺术作品的社会效益,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把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发挥国家艺术基金的引导作用,加强对艺术创作、重大展演、人才培养和作品传播的扶持。坚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的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统一起来。要增加惠民演出,丰富基层文化生活,以“送文化”促进“种文化”,推动文化为民惠民。改革评奖制度,精简评奖种类,引导文艺院团突出艺术本体,为人民演出和创作。豪华文艺晚会和高成本节庆活动,既不是文化繁荣的标志,也不是群众想要的文化生活,影响文化建设成效,必须予以制止。

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产业创意能力和整体竞争力。群众的文化需求不但包括基本文化需求,而且包括更高层次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这些需求,更多属于私人产品的范畴,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以满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无论是资源配置,还是文化产品生产、传播和消费,都越来越离不开市场。因此,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决定性因素,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做好政策引导、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的工作,促进文化资源合理流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