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高考“品德加分”需谨慎(2)

【案例】高考“品德加分”需谨慎(2)

专家

加分瘦身反而有助于公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称,造成今年各地高考加分政策普遍瘦身的主要原因是为规避这些政策与行政权力过度挂钩的现象。“比如说加分这一项,许多普通的孩子是加不到的,都让一些官二代、富二代等钻了空子。也就是说谁能加分、谁不能加分实际上都是由当地的行政部门直接说了算的,而且最终落实时都存在一些见不得‘阳光’的部分。”

储朝晖表示,加分政策的瘦身并不会使特长生的发展受到限制,反而有助于公平。因为原先很多以体育特长生身份获得加分进入大学的学生,和普通学生相比并没有特长,这种冒充或者造假的情况很多。一些高校也心知肚明,因此对某些地方行政部门的加分项目并不认同,也采取过一些具体措施。

而针对目前通过伪造获奖证书、冒充体育特长生、民族身份造假来获取高考加分的现象,储朝晖提出,“首先必须要让这个认定和评定程序是一个专业的程序。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样的专业的、独立的、第三方评定机构,现存的评定机构或者是和某行政部门相关联,或是和某个学校相关联,这就容易导致评定结果和信誉等受到质疑。其次是整个过程要公开,让大家都来监督。”

储朝晖补充道,目前最为关键的是将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关系分清楚,如果政府是管理者就不能再成为执行者了,就需要把考试真正地交给第三方机构,换句话说就是把招生的主体还给高校。高校招生依据自身学校定位确定要招什么样的学生进行什么样的考试,然后要把高考加总分的模式彻底抛弃,形成由高校和考生双向选择的模式。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仅仅通过缩减高考加分项目、扩大农村招生比例、英语退出高考等都是皮毛,这样的改革反而贻误时机。

北京:思想品德不是新加分政策近十年无人获得

5月30日,北京市教委在官方微博上就今年高考新增思想品德加分政策的报道予以说明: 该政策不是我市今年新增政策。北京今年没有学生获此加分,近十年高考也无考生获得此项加分。申请加分的审核程序为:中学推荐,市教委核准,市招生考试委员会批准。由于资格审核严格,近十年来北京高考无考生获得此项加分。

据悉,早在1987年国家教委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中,就曾提出对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学生,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决定可以适当降低分数,由学校审查录取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2001年《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也有类似表述。

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同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在2014年高考中开始执行新加分政策。此后,陆续有省份撤销了“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等加分项目,在没有撤销的省份,也进一步细化了对此项加分的明确要求。

教育部相关人员曾对本网记者表示,此项并不是新提出的加分项,各省市可以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在总加分政策上,合理适度调减加分项目及分值。

“思想品德”高考加分,怎么加?

高考在即,有消息称,研究31省市区高考录取新政,发现“加分”政策有较大调整,体育特长和奥赛等项目,或缩减,或降低分值,或取消保送资格;而有13个省市区“加分”项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10省市提出对“见义勇为”的考生“加10分”作为奖励,京、浙、川三地奖励则达到20分。

此次以“缩减”为主的高考加分政策调整,纠正了一段时期以来的工作偏差。为建设公平社会,不能不在高考录取政策上作一些特殊规定,以防限制过死,扼杀人才;然而,在功利主义风气盛行的社会,高考录取只要多开一道门缝,就会有无数人争先恐后地想办法往里钻。在学校,你会发现,因为有高考录取加分政策,身边的“少数民族”学生忽然多了起来,体质很差的学生忽然拿出了“高水平运动员证书”,“优秀学生干部”“省级三好生”名额往往要在“班子”里三番五次地讨论,——并非是慎重,而是各自有人“打招呼”……加分政策造成新的录取不公平,加剧教育腐败,更坏的是让腐败风气“低龄化”。

本次一些地方有关“思想品德和见义勇为”的加分细则,未闻其详,不敢一概而论。近年有过对高考期间因见义勇为而缺考的学生实行破格录取的先例,这对弘扬正气、教育学生勇担社会责任,无疑有积极意义,对此,公众也不会反对。

不过,“思想品德”如何“加分”?将会有哪些细则?以我在中学工作的经验,那些正直善良,勇于牺牲个人利益,在学生中有威信的学生,未必是学校行政方面愿意肯定、表彰的人物。这些学生有人格理想,有完善自我的意识,有正义感,道德观念强,比如,他有可能婉拒学校安排的汇报演出,而去探望患病的同学,他会对学校违反教育规定的行为提出批评,他甚至会揭发学校的不良甚至腐败现象;总之,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优秀学生,不一定能得到学校的推荐。校方有可能推荐那些循规蹈矩的学生,多年来,“省市优秀学生干部”“省市三好生”,有许多是比较平庸但很“听话”、“能配合学校”的学生。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