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新时期需要长征精神(3)

[学习时报]新时期需要长征精神(3)

摘要: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贡献给全人类的一笔宝贵财富,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走向辉煌!

我不由得想起19年前,我在中组部工作时,组织上决定由我带领17人的采访队伍走进西藏、走进阿里、走近孔繁森。从生命起点走向生命终点。我们沿着孔繁森的足迹行程万里,冒着零下40度严寒,翻越十个海拔4500米以上的大阪(其中“界山大阪海拔6800米”)。访遍了阿里七个县的山山水水。孔繁森同志抛家离亲,一次又一次地进藏,在西藏十年,从艰苦的地方到更艰苦的地方,力所能及地、脚踏实地地、无怨无悔地为西藏人民鞠躬尽瘁!每当我们提起孔繁森,当地的牧民交口称赞、泣不成声,我们被深深地打动,心灵受到震撼,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一个地委书记,他的人格、他的精神、他的业绩、他的言行,使我们每一个共产党人都无法背过脸去,不得不扪心自问。如果我们的干部都像孔繁森那样心中永远装着人民,始终与人民血肉相连,鞠躬尽瘁地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必然所向无敌!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百折不挠团结奋斗

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究竟有多少年轻的生命倒在了长征路上,更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经历过长征的人们又有多少长眠在激烈的战斗中,即使今天健在的老红军,也已到了生命的暮年。

在寻访这些老红军的过程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往往一回忆,老人就会很激动。长征已经成了这些老人全部的生命意义。

今年90岁的杨勇德已经有些糊涂了,他总以为自己已经150岁了,但一提起长征,他的精气神全来了,好像他只属于那个时代。草地是杨勇德最深的一个记忆,第三次过草地,杨勇德和红三十军的战友走散了,但碰上了朱老总。老人说:“他屁股上别着手枪,黑黑瘦瘦的,看上去像个伙夫。”当时杨勇德并不认识朱总司令,也没见他身边有什么警卫员,他便让“伙夫”去拣柴、烧水,两人相处得很融洽。

走出草地后在一次大会上,朱德坐在主席台上,杨勇德有点懵了,问旁边人:“他是谁呀?”被告知是朱总司令时,杨勇德的心咚咚直跳,“那么大的官,我咋就没看出来呢?”

这些老红军在他们口中重复最多的就是那些首长们对他们亲如兄弟式的关心和照顾,在那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党和人民血肉相连,首长和士兵兄弟相拥,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长征途中还有个被战士们称为红小鬼的张星点,他9岁就穿上了军装,1935年9月,当他第一次踏入茫茫的水草地,不到两天身上带的青稞面就吃完了,他只能吃野草充饥,他看到有很多战友都因为吃了毒草而倒在草地里,他也一样,不久就倒下了。这时一个骑着马的首长正好从后面赶来,弯着腰问张星点:“小鬼,来来,骑我的马吧。”这位首长翻身下马,亲手把张星点扶到马背上。他想下马,被首长的大手强按在马上,“不急不急,骑一程再说”。走了一程,张星点不忍心让首长牵着马在沼泽地上行走,他死活要下来,首长坚持让他坐在马上,张星点就这样一路坐在马上走出草地时连长才黑着脸说:“那是咱们的徐总指挥,你居然忍心……”张星点说:“那一刻我后悔死了。”

1936年3月,在张星点翻越党龄山时最难忘的就是他的战友文书。虽然张星点的粮袋和背包都被文书“强行”扛在背上。可他还是在这里掉了队。张星点回忆:“说起来奇怪,平时行军没感觉到什么,可在这里就是走不动。浑身发软,脚挪不动,慢慢地掉了队。”那时,张星点哪会知道,这个雪山海拔5000多米,他的症状就是高山反应。前面的部队看不到影子了,陪着他慢慢追赶部队的文书也有些着急,“小张,快点走。咱们后面都没部队了,别掉得太远了”。话音未落,鸡蛋大小的冰雹从空中而降,文书就用双臂把他的脑袋拥在怀里。冰雹刚停,又飘起了大雪。眼看着部队越走越远。文书更急了,说:“我背你走吧。”张星点仍坚持要自己走,文书只好拉着他的手冒雪前行。突然,一股狂风夹着大雪花迎面刮来,张星点的眼睛被吹得睁不开,不知不觉中文书与他紧握的双手也分开了,耳边只听到文书“小张小张”,就啥也不知道了。“醒来后,张星点发现自己躺在一个雪沟里,旁边有个很深的悬崖。”他看了看四周,发现文书不见了,他又爬在悬崖边上大喊了几声,没有人答应。从此再也没有听到文书的一丝消息了。

老人说:“现在想起来,虽然自己吃了不少苦,但毕竟幸存了下来,与牺牲的同志们比,我太幸运太幸福了。”

在长征途中,张星点也承认自己在很多时候确实走不动,也掉了几次队。“但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赶上部队。”

这些老红军战士们一提到首长,一提到战友,他们的声音都会因激动而变得颤抖,眼睛里始终闪烁着晶莹的泪花。他们说:“在最关键的时候,总是干部领头冲锋,有几位首长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同志们,跟我来’。”

在无数的红军老战士中,还有一位叫李文英的老妈妈,今年已经90岁了,在李文英老人的门上贴着毛泽东的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横批是“永远跟党”。1935年,文英老妈妈正式踏上长征路,留给老人最痛苦的回忆是有“万年雪山”之称的党岭山。当时已是冬末春初,随着大部队北上的李文英已是第二次翻越大雪山。这次她有了经验,走一步就用手中的木棍在积雪里使劲戳两下,戳不动的表明下面是厚厚的冰层,可以从上面走过,一戳到底的就有可能是冰窟窿,只能绕道而行。白雪在阳光反射下刺得她睁不开眼,每走一步,都要花很大力气。实在走不动了,便和姐妹们用数步子的方法来鼓励自己。开始时说走100步就休息,走一下数一下,走到整整100步的时候,就停下来,喘口气,接着再数着走。走着数着,100步坚持不下去了,就改为走50步。后来又改为30步休息一次,再也不能减少了,她们就互相拖着拽着拉着走,否则就只有永远躺在这里。

“我亲眼看见有的战友太累了,坐下来想休息一会,可是一坐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李文英说起这些,就会用手去擦拭已经流不出泪的眼睛。

到了1936年的盛夏,她第三次走进遍地沼泽的水草地。进入草地没两天,李文英身上带的粮食就吃光了。路途中,她实在不忍心睁开双眼走路,无数的遗骨不时地呈现在眼前,有单个的,有三三两两,甚至成班的死去,令人痛心疾首,这都是前两次过草地时倒下的战友们。随着队伍的不断前进,又不断出现新的牺牲者,绝大多数是因饥饿而倒下的战友。“有的趴在泥水中,伸开的手掌心里还攥着几十粒青稞,临死都舍不得吃上最后一口;有的赤身裸体像是沉睡在路旁,旁边却整整齐齐叠放着脱下的衣物,泥地上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送给缺衣的战友。”说着说着,李文英就沉浸在对往事痛苦的回忆中。

长征是最严峻的生死考验,死亡的阴影时刻笼罩在红军将士的头顶上。无论是难以自拔的沼泽,还是茫茫无际的草地;无论是皑皑的白雪,还是飞机大炮;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干渴饥饿……随时都有可能吞没他们的生命。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红军将士抱定跟着共产党走的信念,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与穷凶极恶的敌人展开殊死的斗争,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无数红军将士为此捐献了自己的血肉之躯。尽管最后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走完了征途,但他们那种百折不挠团结奋斗的精神至今还在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