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把脉传统美德的文化基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天津:把脉传统美德的文化基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端论坛综述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实现了三个理论突破:在利益关系认识上的突破、在借鉴世界文明优秀传统上的突破和在历史观上的突破。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理论突破放到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大背景中,才能真正理解其深厚的历史意蕴和实践品格。

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讲话中提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坚持“尊道而贵德”的好传统,“道”就是世界上永恒运动着的最根本的客观规律;而“德”则是人类对于“道”的认识和把握,以及它在人生和社会中的体现。如今,我们中华民族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开始面对着新的“道”和“德”:这个“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德”,狭义说就是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道德,广义来说,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承载着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精神追求。我们的“道”和“德”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和根据;而我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本质在道德上的反映,是它实现的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实现了三个理论突破:在利益关系认识上的突破、在借鉴世界文明优秀传统上的突破和在历史观上的突破。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理论突破放到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大背景中,才能真正理解其深厚的历史意蕴和实践品格。

第四,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正确态度。

任何一种文化传统,作为一种历史的遗存,必然带有无法剔除的天然缺陷,其精华与糟粕总是纠缠在一起,思想高度与思想限度总是瑕瑜互见。因此,当我们一方面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发现中华传统美德对于西方启蒙理性所导致的人文精神缺失、功利主义盛行的现代性问题具有补偏救弊之效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要怀有一种深沉的文化自省精神,警惕滑落到对待传统文化的另一个误区之中。唯其如此,才能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此,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美德的正确方法应该是: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也是我们党一贯提倡的对待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在对待传统文化方面要注意克服一些片面甚至错误的观念和做法。主要是:一是在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搞“古已有之”的一一对应。其结果,只能简单地将传统的东西生硬地“现代化”,无助于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二是对传统文化不加分析鉴别,其结果很可能是名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则是怂恿了其中消极的甚至是糟粕的东西。三要警惕全盘肯定的复古苗头,试图借机“恢复儒学昔日崇高的正统地位”,使儒家成为现代主流意识形态。这种思潮虽然反对西方的“普世价值”,但也拒绝马克思主义。他们一味地褒扬和膨胀儒家和儒家文化,其结果,就会动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四要警惕全盘否定的新版的“全盘西化”,即用西方文化的一套术语、概念来解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术语和概念,将中国话语系统转化为西方的话语系统,其结果,也会消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命脉。

(执笔人杨义芹系天津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