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医疗器械受青睐加剧民众“看病贵”(2)

摘要:继葛兰素史克案揭开药价虚高“黑幕”后,洋品牌垄断医疗器械市场的问题浮出水面。记者采访发现,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医疗器械领域存在“洋品牌”垄断、价格虚高等问题,客观上加剧了群众“看病贵”。

利益延伸

从近年曝光的案件中,记者发现,一台韩国产的三维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卖给医院的价格是160多万元,送给院长的“好处费”高达30万元;一个合资的心脏固定器市价2万元,医生回扣有3800元。

2

业内人士指出,一个进口心脏支架出厂价2000元左右,用到患者身上却要2万元。医院偏爱采购进口医疗器械,因为进口器械生产商和经销商会将产品价格的15%作为“攻关费”。

一家外资医疗器械公司湖南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种医疗器械从出厂到医院,要经过厂家、全国总代理,大区域代理、地级市代理、政府采购招标、医药代表、医院、医生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公司“付出”,从而将医疗器械价格“推高”。公司代理商会安排采购者以考察、学习为名出国旅行,甚至安排相关领导的子女出国学习。

湖南一位县级医院科室主任告诉记者,医疗设备采购招投标、评标程序是规范的,在评标过程中,专家、纪检人员无一缺位,但实际上哪个企业中标,“圈内人”早已心中有数。

某中部省份一位三甲医院科室主任告诉记者,一种医疗器械进入医院,首先需要科室负责人向医院申报,由医院分管领导同意后,上报卫生主管部门,再由卫生主管部门委托政府采购中心按照政府采购法进行招标采购流程,医院将采购申请提交到采购中心后,至于医疗器械的型号、技术标准等是采购单位“说了算”。

3

记者了解到,部分国际医疗器械公司已在我国布局经销网,由总代理销售商发展一级、二级等代理商,终端销售商负责公关医院,把器械卖给医院。利益链包括厂家、各级代理商、医院相关人员等。产品从出厂到医院,利益链条环节多,灰色成本增加,价格如同坐火箭。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