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期待歌词入教材的“鲶鱼”效应(3)

【案例】期待歌词入教材的“鲶鱼”效应(3)

其实,这本教材走红的背后,给我们带来了双重启示:一则,编撰语文教材,尤其是中小学语文教材需要一定的童心。众所周知,叶圣陶和丰子恺两位大师,都是终身不失童心的人,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教材编撰过程中,会从儿童本位的立场出发。

二则,有开放的竞争,才有优秀的教材。事实上,《开明国语课本》只是当时广受欢迎的教材之一,当时其他的语文教材,也不乏拥趸。之所以有这样的局面,源于当时学校采用什么样的教材,都有极大的自主权,任何出版机构都无法依赖“行政指令”获得书单。在这样的境况下,无论是《开明国语课本》的出版方开明书店,还是当时的商务、中华等书局,都想方设法动用自己的资源,组织最好的班子来编写教材。于是,粗制滥造的教材只有死路一条,而精品教材则会脱颖而出。

客观来说,我们当前的教材修订,全由专家学者决定,而教师们与家长们的意见,都处于被忽略与无视的边缘,这的确有闭门造车的嫌疑。至于竞争的市场,则有点奢望了。虽然我国目前有多套教材,但这只是一种多元化的雏形,与充分竞争的关系不大,因为教材的使用仍依赖“行政指令”。源于这样的现实局限,不少专家指出,我国现行语文教材存在“四大缺失”,即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事实上,凡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有怎样的现实环境就有怎样的教材,这是自然而然的逻辑。

在这样的境况下,无论当下的教材如何修订,都难言成功。毕竟,只要教材的出版不需要经过教师、家长和市场的检验与肯定,哪怕其收入了周杰伦,扭转了陈旧的观念,也只是自娱自乐而已。就教材修订而言,若想取得成功,引入家长、教师和市场的评价机制,显然是绕不开的话题。毕竟,有充分的社会博弈与市场竞争,才会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教材修订才有成功的可能与契机,类似《开明国语课本》一般的精品教材也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周杰伦歌曲入教材与时尚无关

周杰伦歌词进教材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网友说好,时尚孩子喜欢;也有人说,走鲁迅,来了脑残,对周杰伦歌词入教材充满了不屑。笔者以为这两个观点都有些极端。

两者的观点都不过源自自己的喜欢和爱好,认为教材选经典文章才行,那是喜欢经典阅读,认为周杰伦时尚恐怕也源自自己对周董歌曲的喜爱。但这都不是孩子的视角,因为周董对于孩子来说真是时尚吗?恐怕未必,听周杰伦歌曲的都已成孩子的爹了。而经典才能入选教材也不对,周杰伦微博就有例证:《听妈妈的话》《上海1943》《爱在西元前》进入台湾地区小学教材;《发如雪》进入日本教材;《琴伤》进入大学《语文教学与研究》等等,好的歌曲进入各地区和各国的教材都不是新鲜事。

对于这次语文版教材的改变不必拘泥于周董,还是韩红。这次教材改编的意义在于教材回归本真。正如语文出版社社长、语文版课本修订版主编王旭明所言,“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是品生课、社会课、自然课、科学课,但就不是语文,所以必须改。”长期以来语文教材的选取就带有太过的功利目的,简单地想通过语文课达到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等目的,导致语文教材“强化话题,却忽视知识传授;强化学生活动,缺技术训练”(王旭明语)。忘记了语文课关键仍是要追求本真,追求真善美。

功利化的教材编写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人教版的《爱迪生救妈妈》涉嫌杜撰问题;再比如,巴金的《鸟的天堂》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被“动刀”修改过渡问题;还有师大版小学教材《不愿长大的小姑娘》扭曲原作者原意问题,等等。可以说,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自然导致了小学教材编写和教育的弊病和争议。

近几年,语文小学教材开始实行一纲多本,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由一些有实力的出版社组织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可以发行。现在新编并通过审查批准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有10多种,初中语文有8种,高中语文有5种。《收获》杂志的副编审叶开以一个人之力编写小学语文教材,也受到欢迎。结合周董歌词进教材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多元化的教材真是教材回归本真的根本,当各地区或学校能自主选择教材版本,粗制滥造和弄虚作假自然没有了市场。但愿“周董歌词入教材”能成为引发教材编写的“鲶鱼”。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