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与思考】
书记带头献血本是热爱群众、帮助群众的见证,终究是好事。可新闻一经发出,就瞬间“激起千层浪”,但并不是对书记“躬行善举”所传出正能量的肯定,而是如潮的质疑和吐槽,大喊“作秀”、“摆拍”……使得人们关注的重点转到了书记献血的真假上。质疑本无可厚非,但是没有事实根据的质疑只能是“起哄架秧子”,到头来只是一场没有底气的“口水战”,不得不以“乌龙”收场。
为何网友偏爱“质疑”?究其原因,首先是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网络的出现,使得全民监督成为常态,网络的快捷为“质疑”的出现提供了可能行。其次,人们仇官的心理作祟,受到社会上一些贪官、昏官负面案例的影响,各大官员的一行一动都备受关注,一旦有什么有违常理不利群众的做法就会第一时间被拉上“审判台”。另外,诸如“扫大街”“悬浮照”等事件,使得政府及官员的公信力下滑,人民和群众之间产生了信任隔阂,就难免让网友对于官员的行为举动“锱铢必较”了。
全民监督时代本是社会的进步,但是作为民众而言不能以偏概全,更不能主观臆断,要正确看待官员的行为和作风,不能经验化的将其他事件植入这一事件,要就事论事,对于“官场秀”我们毫不留情,对于正能量我们也要欣然接受。当然,一个社会现象的产生,我们不能只埋怨人们的“无理取闹”,政府和官员也应该坐下来反思一下,凡事有果必有因,政府官员们更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如若能够真正心系百姓,融入百姓,又何愁引来“信任危机”?
有了这样的积极回应和诚恳解释,网友的疑虑可以烟消云散了。然而,并非是所有的政府机关或官员在遭受公众质疑的时候,都会这么迅速作出回应。面对负面新闻和舆论压力,有些政府部门拒不回应,媒体采访的时候,也是左推右挡,敷衍塞责,或者避重就轻。但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群众的眼睛比以前变得更加雪亮,这样的小算盘、小伎俩,不但无法帮助有关部门或官员度过舆论危机,而且会让他们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所以说,百姓有质疑,官方有回应,百姓再质疑,官方再回应,直到百姓的质疑消除,政府的公信重塑为止,这才是一个社会正常的舆论监督生态。否则,只会激起公众更大的不满和质疑,不但侵害了公众的知情权,而且会对官员和政府的公信力带来更大的损害。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