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大运河申遗成功带来不可比拟隐形价值(4)

【案例】大运河申遗成功带来不可比拟隐形价值(4)

旅游账

运河沿线景点仍需进一步开发

不可否认,申遗成功为文化遗产项目所在地带来的最大经济收益基本集中在旅游产业上。目前,我国的长城、颐和园等已有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无一不是受到游客热捧的旅游景点。大运河申遗成功,无疑令北京等沿线城市也看到了旅游经济利好前景,“世界文化遗产”这六个字本身也将成为这些城市的旅游资源之一。

“大运河”线路上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北京市通州区的张家湾、浙江省杭州市的拱墅桥等,都是当地的著名景点。不过,在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看来,“大运河”相关项目开发区域呈线状分布,整体体量太大,且沿途景点过多,整体游览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对于国人来说,中国已拥有47处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头衔的品牌效应已经越来越弱,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如从前。“因此,‘世界文化遗产’头衔对于大运河沿线城市的旅游产业来说,虽有利好作用,但影响还是有限的。”刘思敏称。

一位具有多年旅行社产品设计经验的业内人士则认为,“大运河”沿线旅游景点的开发还有待提高。如今在通州、天津、河北等地,大运河已很难被辨认出来,以北运河为例,目前这一区域更多是作为城市建设的配套设施,目标人群以市民为主体,对于游客的吸引力有待加强。

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申遗后的开发价值正变大

大运河与丝绸之路在申遗之后,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先从大运河来讲,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杭州),北至涿郡(北京),隋朝开凿全长2700公里,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元朝花了10年时间,先后开挖了“洛州河”和“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而北京与天津之间,原有运河已废,又新修“通惠河”。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如今京杭大运河沿线是中国最富庶的农业区之一,工业生产很发达。因而,这条通贯南北的大运河具有很大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开发价值。

再说,去年中央提出丝绸之路跨国经济带开发战略。丝绸之路申遗后,更使这个发展战略慢慢变为现实。从文化申遗来说,丝绸之路项目是跨国系列文化遗产,包括33处遗迹。其中,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哈萨克斯坦境内有8处遗迹,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3处遗迹。从经济开发来说,一方面中央政府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南疆经济振兴计划,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对口支援建设,为长期稳疆、固疆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6月22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喀什市选址筹建喀什大学,总投资20亿元。深圳市将援建喀什大学的10亿元支票交付喀什师范学院。另一方面来说,可以西部省市借助西部大开发以及文化申遗的东风,积极发展旅游经济、特色经济以及优势经济,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兴疆富疆之路。不仅如此,在地广人稀的新疆除了搞好石油等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利用之外,还可以积极展开国际间合作,打造一批国际合作产业园、工业园区、自由贸易区以及国际物流开发集散地。

大运河与丝绸之路文化申遗后这种大开发价值,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积极打造优势产业,形成集群优势。不仅让这些产品在保护中开发、在文化中开发、在国际化这个大平台上开发,还要在开发中保护、升华和挖掘,不断提高经济带含金量以及产业带的国际交流合作水平,走出符合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特色的发展新路子。文化来源于历史,不仅需要保护与开发,更需要共享与共建。大运河与丝绸之路变为世界遗产,就必须学会与世界各国人民分享。从这一点上来说,还需要把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的主要文化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开发层次、有丰富内涵的优势产业。

大运河与丝绸之路申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用现代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科学技术创新把古老的大运河与丝绸之路跨国经济带焕发出新的色彩。只有做到前不负古人、后不负来者,才能真正发展并振兴面向21世纪的大运河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跨国经济带。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