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吹文明:战后在美国统治下,日本国民曾经依靠美国的粮食得以活命。当时美国是绝对的胜利者,日本没有把想说的事情说出来,而是一直忍耐。或许是由于这一原因,在经济获得了奇迹的增长之后,日本企业收购了纽约标志性的洛克菲勒中心和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如果把这个例子用在日本与中国和韩国的关系问题上,那么现在尖阁诸岛、竹岛(韩国称为独岛)以及慰安妇问题的重新爆发,就是因为中国和韩国经济富裕后,终于能够把想说的事情说出来了。如果不理解这一点,而是告诉对方究竟是谁给他们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那么事情就不好办了。我们应该始终怀着“那时候真是对不起了”的心情,正如河野所说的那样,必须从大局出发。当然,我们也希望中韩两国思考为何经济得到了发展。
构筑对华包围网不现实
记者:安倍首相正在推进价值观外交。在安倍第一次执政期间,麻生外相曾经提出过“自由与繁荣之弧”的构想,安倍的价值观外交即以此为基础,试图与东欧和中亚各国加强合作,这些国家正处于将中国和俄罗斯包围的弧中。安倍第二次执政后,首相外交也是基于同样的构想。如何评价这种价值观外交呢?
村山富市:依照价值观来划分国家,价值观相符则相处,不符则不相处。这种做法难道没有问题吗?我认为国与国之间应该相互承认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并进行交往,这才是外交。
至于说包围网,或许是媒体的刻意炒作。如果说目的是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网,那是胡说八道。通过包围和孤立那样一个大国来使日本崛起是根本不可能的。美国其实也希塑与中国很好地相处。
河野洋平:今天的日本应该着手解决的最重要课题是与近邻的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和韩国发展外交。安倍首相非常热衷于外交,伊吹议长说正在暗中积极地接触,但国民却感觉不到。
我担心照此下去,即使日中和日韩之间出现了相互靠拢的现象,媒体也不会报道,而国民对中国和对韩国的感情也会进一步恶化。
价值观外交看似一张对华包围网,但中国周边的亚洲国家与它在经济上的往来是最密切的,或许这些国家也都希望与中国搞好关系。我想安倍首相理应深知这一点,我想指出的是,要构建对华包围网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资料】
村山谈话:199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了著名的村山谈话。在谈话中,村山富市反省了日本的殖民和侵略行为给亚洲各国带来的灾难,并对此表达了歉意。他同时表示要反省历史、吸取教训避免再犯过去的错误。
河野谈话:1993年8月4日,时任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河野洋平在宣布慰安妇问题调查结果时,承认日军直接参与在朝鲜半岛、中国等地设置“慰安妇”,并对此表示道歉和反省。这段讲话被称为河野谈话。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