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空巢老人”频遭性侵折射留守之痛(4)

【案例】“空巢老人”频遭性侵折射留守之痛(4)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早在2011年当地派出所陆续接到几起老年妇女遭遇性侵报案,据说警方和村委会也进行过多次夜间巡逻。问题是有的村民已经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踪迹,为何公安机关却啥都发现不了,眼睁睁看着那么多“空巢老人”长期处于惊吓和羞愧之中?现在是否也该追究当地警方的责任?

类似夏邑县业庙乡这样的“空巢老人”现状,目前在我国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据民政部统计,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其中“空巢老人”已突破一亿人大关。这些年发生在“空巢老人”身上的悲剧,显然远不止“性侵”这一桩,还有更多“空巢老人”孤独离世无人知晓和“小病忍、大病拖”的悲剧。

改变上述种种“空巢留守”悲剧,当然需要包括家庭、村庄、警方在内的全社会共同努力:身为人子的年轻人应当经常回家看看,关爱体贴独居空巢的父母;村庄、社区应加强和完善相关养老设施和环境建设;警方也要守土有责,及时惩戒犯罪分子……其中更为关键的因素,恐怕还在于政府要兜底社会保障责任。诚如民政部相关负责人所强调的,“要让人人享有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基本养老服务”,“着力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等老年人的服务需求等”。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也期待每一位父母亲的晚年幸福,不再生活在被伤害的阴影之中。

性侵“空巢老人”的背后,引发我们哪些思考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留在家中的大多数是年迈的老人和儿童,长时间的与子女分离,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孤独,由于长期感到寂寞,又不能得到及时排解,部分“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孤独、失落、抑郁等情绪。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何解决“空巢老人”生活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其实,有关性侵“空巢老人”或“留守儿童”的事件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时有发生,透过一起起这样特殊群体的性侵事件,其背后折射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看完“男子3年40余次性侵空巢老人”的新闻报道,笔者很是气愤,这名男子真是禽兽不如,如此丧心病狂的行为,真是可耻。从道德层面来说,人性何在?对年迈的“空巢老人”进行性侵,真是一点人情味都没有,良心去哪了?这样可耻的行为已经触碰了社会道德的底线,必须予以严厉谴责。从法律层面来说,这名禽兽不如的男子已经构成强奸罪,触犯了刑律,理应受到法律的严惩。在笔者看来,对于这样丧心病狂的行为,不只是受道德谴责那么简单了,应该根据罪行从重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平民愤。

笔者认为,发生这样的悲剧,肯定是我们大家都不想看到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关注、关爱“空巢老人”生活已经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社会问题。那么,如何才能保证“空巢老人”快乐的安度晚年呢?在笔者看来,需要子女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首先,对子女来说,应该“常回家看看”,说到底,“空巢老人”缺少的还是亲情,子女精神上的安慰对于老人来说,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早前也出台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子女对父母看望这一道德义务上升到法律义务,新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当时也引起过人们的热议,但这个新规目的在于倡导而不是处罚。在笔者看来,这个新规出台的很好,除了对子女从道德上进行约束外,还从法律层面进行了约束。其实,我们的父母需要的不是多少物质性满足,更多的是子女情感上的那份慰藉,浓浓的亲情是他们晚年生活最好的“快乐良方”。所以,希望广大子女对“空巢老人”生活多一份关爱,经常回家看看,多体贴一下长辈。

其次,对政府来说,应该多出台一些政策,加大财政对养老事业的供给,大力推行和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与此同时,多借鉴一下外国的经验,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虽然这些需要一个过程,但面对中国老龄化问题做好提前准备,可以有的放矢应对我们国家即将到来的众多老龄人群。

总而言之,关注、关爱“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我们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只有在我们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下,才能很好解决这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这个特殊群体才能快乐的安享晚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