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铭记国耻 警钟长鸣(2)

陕西:铭记国耻 警钟长鸣(2)

摘要:不忘历史,是为了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更是为了理性反思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铭记历史,愤发图强,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才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

不忘历史,更是为了反思过去,奋发前进。每一个国人大概都不会忘记,今年同时还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一支在当时称雄亚洲的海军舰队,却败在了“蕞尔小国”的手下,不能不令人震惊,也不能不引发反思,这种反思也延续了百年。甲午战败,败在战略:在海军建设上,满清政府一直缺乏长远考虑,也缺少海军使命任务的明确具体的顶层设计;在军事战略上,中国忽视军事理论的研究,缺乏先进的军事理论的指导。甲午战败,败在国体:腐朽的晚清政府沉浸在老大帝国的迷梦中,不思进取,腐败横行,政治经济的落后削弱了国家的力量,官僚腐败更是侵蚀着军队的战斗力,清国军队焉能不败?甲午战败,更败在“文化力”:相对于舰船、大炮的武力不济,更严重的是思想、观念和灵魂的落后,精神文化的较量才构成更深层次的较量。甲午时的清军各成派系,根本没有形成一股有机的力量体系,甚至连海军内部都各分畛域、各自为战,“散”的文化严重制约了战斗力;此外,国防观念上消极的“海防”难敌积极“海权”,科技意识的守成与锐意创新形成巨大差距,这一切都从文化基础上决定了甲午战争的历史悲剧不能避免。中日之间,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战场上的人也许变了,但构成较量的基础并未根本改变,历史的惨痛教训不能不察。

记住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近来,中日关系正经历着建交以来令人痛苦的倒退,但也应看到,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国民众期盼和平,友善互助仍是主流。从长远的历史来看,中日两国曾长期是友好的邻邦,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日本,“一衣带水”的譬喻不是一句虚言。盛唐时代,日本派遣大量遣唐使来都城长安学习文化、宗教,中国曾予以慷慨的接纳、无私的教授;近代以来,中国又有众多的仁人志士东渡日本学习现代科学文化,同样得到大多数日本人士的友好对待。日本的京都,至今保持了中国唐朝风格的建筑特色;中国西安的青龙寺,同样是日本僧人心中的圣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至今保留有空海等日本僧人学法的遗迹。今天,安倍政府部分人士,不顾中日关系历史发展的主流,肆意挑起事端,不仅在国际社会难以立足、左支右绌,更遭到爱好和平的日本人民齐声反对。

新的时代,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主流,对话与协商也成为解决外交纷争的主要方式,坚持奉行军事外交和武力威胁的政策,不仅与国际法原则格格不入,也注定是不得人心的。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和平传统的国家,今天的中国仍然把“和平共处”奉为基本的外交政策,中国正在追求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友善的、和平的、包容的,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新形势下坚持和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需要坚持主权平等,坚持共同安全,坚持共同发展,坚持合作共赢,坚持包容互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公平正义是世界各国人民在国家关系领域追求的崇高目标。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不会走霸权主义的老路,在不断的改革发展中,中国一定会寻求一条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互利共赢的和平崛起之路。

77年过去,全面地回顾“七七事变”那段血与火的屈辱历史,纪念战争中不幸的死难者,需要智慧,更需要理性。不忘历史,是为了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更是为了理性反思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铭记历史,愤发图强,加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才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念。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科院)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