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曙光:在农村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张曙光:在农村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摘要:正在全省深入开展的“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去年底以来宿州市全面掀起“三线三边”农村环境整治热潮,“对垃圾宣战、向卫生前行,与陋习再见、向文明前行”,在促进城乡形象改变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形成了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和社会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高认识积累越来越丰富的经验材料,不断强化人们的认识能力,推动认识向前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对培育与践行核心价值观有着积极的影响。正在全省深入开展的“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去年底以来宿州市全面掀起“三线三边”农村环境整治热潮,“对垃圾宣战、向卫生前行,与陋习再见、向文明前行”,在促进城乡形象改变的同时,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形成了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和社会环境。

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公平”执政理念的认识和把握。“公平”的价值取向与执政理念,体现在以人为本,让所有公民共享制度、经济、政治、环境的公正与平等。与城市相比,长期以来,农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环境治理欠账较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要求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生活环境的愿望愈加迫切。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加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的投入,向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倾斜,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速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需求。宿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察民情、顺民意、解民忧,共投入3.12亿元财政资金作为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用于环境整治;按照城市环卫运作模式,为农村购置了垃圾桶、垃圾清运车等环卫设施,建立了专职乡村保洁队伍,并把环卫人员补贴纳入财政范畴;投资建设3-5座垃圾发电站,彻底解决农村的垃圾出路问题。环境整治的实施,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享受改革开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成果。

回应了广大群众对“文明”的期待和渴望。文明,就社会层面而言意味着良好的秩序、优美的环境、淳朴的风气,人与人之间诚信友善;对于个人而言意味着较高的精神文化修养,优雅的言谈举止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文明创建,既包括城市,也包括乡村。在农村环境整治过程中,宿州市立足实际,搭建载体,共创共建,把“三线三边”治理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文明城区、文明县城、文明村镇结合起来,整合资源,充实内涵,同频共振,全面推进;与建设美好乡村、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结合起来,统筹推进沿线农村美化、绿化、净化进程,改善了人居环境;与“三严三实”作风建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认识、探索方法,惠民利民。环境整治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群众期待的地方抓起,以明确的阶段任务激励,以“三线三边”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区域,以垃圾清理为突破口,以有效的实际行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促进了基层干部对“敬业”的理解和实践。基层干部身在基层,直接服务于人民群众,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最直接的桥梁和纽带,人民群众在很多时候就是通过基层干部的形象来认识党和政府的。基层干部的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到人心的向背和事业的兴衰。宿州市把“三线三边”环境整治作为检验干部能力和作风的重要抓手,实施周调度、月考评、季考核、年总评,建立、完善了一整套督查督办、情况通报、落实奖惩、后进约谈等工作举措,有效调动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环境整治锻炼了广大基层干部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作风,深化了他们对“爱岗敬业”的认识:身在基层,党员干部要了解群众到底想啥要啥,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得实惠,守信念、讲奉献、重品行,工作认真,办事公道,自身干净。许多群众认为从现在的环境整治工作上,又看到了当年干部的好传统、好作风,“干部累了、百姓轻松了,干部苦了、百姓快乐了,干部脏了、百姓干净了”。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也感染了广大群众,他们由“袖手”到“拍手”到“动手”,自发参与到环境整治行动中来。

引领了乡风民风向“友善”前行和提升。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良好的社会风气可以陶冶、滋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建设良好的乡风民风,就是要让好习俗、好习惯、好风尚在农村蔚然成风,让农村的民主、文明、和谐成为一种风尚、一种境界。“三线三边”农村环境整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关注人们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改善了环境、体现了民情,引领了乡风、淳朴了民风。城乡广大居民普遍感受到家乡环境的巨大变化,认为党和政府真真正正地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实践也使得群众素质得到提升,广大群众主动配合整治、积极投入劳动、精心协作管理。 “五老”人员(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职工、老模范)自发成立环境保洁队伍,捡拾垃圾、看护树木等,17万名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和巷尾,宣传、劝导和参与环境整治。环境整治治理了脏乱差,提振了精气神,增强了软实力。乱扔乱丢的少了,诚信守纪的多了;争吵打闹的少了,规范礼让的多了,乡风文明得到弘扬,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正成为美好乡村的新时尚。

助推了农村社会向“和谐”演变和进化。乡村建设,不仅体现在环境优美上,更应体现在和谐稳定上。解决群众矛盾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环境整治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便捷的垃圾处理服务,化解了农村过去因倾倒垃圾频频引发的矛盾纠纷,无形中改善了邻里关系;“美化家园,爱我宿州”环境整治巡演巡讲、“全民争做环境整治义务监督员”等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让人民群众在直接参与中感受到美化环境的重要性,接受了生态文明教育;文化墙、村规民约墙、宣传栏、公益广告牌等既美化了乡村环境,也强化了乡村伦理道德教育;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的陆续建成,给村民提供了健身、娱乐、休闲、学习的好去处,优美的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激发了广大群众对家乡的热爱,促进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环境美了,百姓乐了,干群关系融洽了,社会关系和谐了,有形的环境改善较好地促进了无形价值观的提升。

环境保护工作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经常性、长期性重要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要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进一步围绕“垃圾有出路、投入有保障、清洁有队伍、收集有设备、考核有制度、宣教有成效”的“六有”目标,以常态长效运行机制,巩固环境整治成果,以持续有效的环境整治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系中共宿州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