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清麻雀死因才是负责
这事儿之所以引发网友的大量议论,关键在于对麻雀死因的分析。据“技术人员”称,麻雀可能是抢食大米过多导致撑死,也可能是在其他地区食入不健康物品后,恰好在此抢食大米时出现死亡。
应该说,不管是吃多了导致撑死,还是在其他地区误食不健康物品后,恰在码头吃了大米死亡,这两种情况无论概率大小,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何况,技术人员都是用的“可能”这样的字眼,只是猜测而已。网友的情绪反弹,与此事涉及粮食安全相关。而某些专家学者们并不少见的信口雌黄,也让大家对如今的技术结论、专家发言充满了不信任感。
不过不能否认的是,对于这次麻雀死亡的意外,相关部门所作所为并不完全负责任。虽然大米检验合格,但为什么不继续追究麻雀死因?即使按照技术人员对麻雀死因的两种猜测,如果麻雀是撑死的,倒还罢了,如果是误食其他食物导致死亡,那这同样是一个潜在危险,完全有必要查清麻雀死因,顺藤摸瓜,以防止危害公众食品安全的事件发生。20多只麻雀吃了大米死了,这不是小事儿,哪怕最后证明是虚惊一场,我们也得慎重对待,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保证大米质量之后,长出一口气,撇清责任之后,说出几句猜测了事。
按理说,解剖个麻雀并不费事,哪怕是从保护动物的角度出发,查清其死因都是极为必要的,更何况涉及食品安全问题,更应该格外慎重。
我们的有关部门,在处理这种问题时,往往就想不到再前进一步,从而引起社会担忧,也招致一片怨言。这恐怕不是脑子不够用,还是为民服务、为民操心的意识欠缺。
麻雀成批死亡,民众为何不恐慌?
大米在装运时散落一地,属于正常现象,不正常的是,麻雀在抢食落地的大米之后成批死亡,这就难免不让人感到后怕甚至恐怖了。
谁都知道,现如今食品安全牵动人心,只要是经过人工加工的食品,没有一样是可以让人高枕无忧的,换言之啥样的食品都带毒,老百姓的神经始终处于紧绷状态,只要一听说某种异常现象发生,立马产生条件反射,唯恐买到、吃到了有毒的食品。
发生在宜昌的这一幕,确实会让人感到担心,活蹦乱跳的麻雀怎么就莫名死亡了呢?难道大米有问题?当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为此紧急出动,展开调查与检测,目的无非是为了寻找到真相,及时给民众一个官方的回应,这种做法无疑起到了安抚民心的作用。
宜昌官方的做法我以为值得赞赏,其一,没有因为大米反正是运往外地的就放任不管,这显然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毕竟食品安全无地域之分;其二,对于民众事关食品安全线索的举报,政府反应一点也不迟钝,事实证明真相只有跑在前面,各种传闻与谣言就会不攻自破,民间就不会产生恐慌心理;其三,专家对麻雀死亡的判断并非主观臆断,飞行的鸟类暴食而亡,此前已有先例,可见官方的回应可信度很高。
麻雀死亡引发的民生焦虑,凸显出民众对食品安全有严重的忧患意识与危机意识,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有所担当,发现问题不要绕道走,尽可能地正面回应民众的合理诉求,如此才能不负众望,赢得民心。如此说来,宜昌对麻雀成批死亡事件的处理堪称示范样本,有借鉴的意义。
给“撑死的麻雀”来一次解剖
20多只麻雀因抢食散落大米而暴毙码头,真应验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古代俗语,怎能不叫人嘘唏不已?附近居民从这个蹊跷的现象联想到大米的质量安全,及时报警以求揭开真相,体现出难能可贵的公民警觉,无疑值得点赞,当地官方连夜取样抽查,表现出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同样值得称道。
经抽检化验四批大米无任何质量问题,这样的技术检测结果按说应该让大家如释重负,谁想到遭来铺天盖地的质疑和调侃,焦点无外乎麻雀真是撑死的?作为不明真相的围观者,当然不能想当然或者仅凭有限的生活常识,否定技术检测和权威意见,但从报道披露的细节来看,公众之所以没有能够打消疑虑,或因为缺少一个“解剖麻雀”的细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