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2)

湖南: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2)

——关于坚持节俭养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思考

摘要:为了配合当前深入开展的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本报约请省内有关专家学者,围绕节俭养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消费文化、道德养成、社会风尚、党员品格、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探讨。

三、强化日常监督,共同营造反对浪费的“舆论场”。“众心成城,众口铄金”。培育节俭节约的社会风尚,重要的是坚持正确导向、匡正失范行为,着力形成激浊扬清、戒奢克靡的思想道德舆论场。要加强媒体监督,组织各主要新闻媒体开展明察暗访,曝光一批违反“中央八项”、“省委九条”规定的典型案例,加大舆论谴责、责任追究和惩戒处罚力度,形成强大舆论压力。要创新社会监督,聘请“节约志愿者”,宣传倡导节约理念,劝阻奢侈浪费行为。并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打一场反对铺张浪费的“人民战争”。要深化行政监督,把节俭节约要求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创建活动的测评体系中,推动各行各业更好地贯彻落实节俭节约要求。

四、推动实践养成,让人人成为以俭养德的“践行者”。“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推动全民节约重在实践、贵在行动。要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在全省党政机关深入开展“俭以养德·向我看齐”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克除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自觉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以俭养德的促进者。要发挥广大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把节约教育融入大中小学课堂教学、校园文化、课外实践之中,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做节约理念的传播者、节俭美德的传承者。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紧密联系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主题实践活动。抓制度机制建设,把节俭节约要求贯彻到生产各领域、社会各方面,引导人们自觉做文明节约风尚的建设者。

(作者系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

节俭养德对消费文化的价值导向

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节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不仅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两型”社会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培育节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费文化有着深远意义。因此,要大力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消费文化,必须从各个层面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节俭养德对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费文化,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发挥深层次的价值导向作用。

从道德观上对消费文化产生价值导向。道德观作为人们在共同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涉及面非常广泛,它通过对他人及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荣辱、正当或不正当等道德评价,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节俭养德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消费方式、消费行为上的核心道德观,它把节俭行为视为善,以节俭行为为正当。老子将“俭”视为为人处世的“三宝”之一;孔子把“俭”和温、良、恭、让同视为重要的德目;《左传》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今天,我们仍然要大力宣传和弘扬节俭养德这一道德观,使节俭成为人们生活中共同认可和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这样,形成的消费文化就有了正确的道德观基础。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