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领社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蕴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建设的价值导向。自由是一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平等是人格和主体性的平等,公正和法治是社会发展的底线和保障,这些价值导向都和勤俭节约息息相关。勤俭修身、节俭养德是社会主体自由全面发展的道德基础,节俭用度、爱物惜物是平等意识的日常表现,平和简朴、价值公正是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前提。因此,节俭养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题中应有之义,关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制度建设,以严格的他律让节俭养德成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注重勤俭节约自律意识的养成,坚持教育引导与自我养成相结合,坚持集中活动与长效机制相结合,让节俭养德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风向标。
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育民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公民道德行为的各个环节,是社会主义现代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节俭养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体的要求高度契合。发扬勤俭节约的好传统,热爱和珍惜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资源和劳动,是爱国的具体体现;养成勤俭节约的好行为,培养对待劳动的正确态度和品质,是敬业的精神来源;形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诚信劳动“内诚于心,外信于人”,是诚信的重要根本;具备勤俭节约的好品质,谦敬礼让、帮扶互助,是友善的基本体现。因此,公民既是节俭养德的实践主体,更是节俭养德的培育主体。我们要把节俭养德的教育融入公民道德教育之中,让节俭养德的理念内在于心,外化于行。
(执笔:马纯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