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3)

湖南: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败由奢(3)

——关于坚持节俭养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思考

摘要:为了配合当前深入开展的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本报约请省内有关专家学者,围绕节俭养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消费文化、道德养成、社会风尚、党员品格、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探讨。

从人生观上对消费文化产生价值导向。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消费是人们最基本的物质活动,因此,人生观很多方面体现在对待消费的态度上,消费文化的形成和产生影响,必然以人生观为支撑。中华民族的节俭美德深深地烙印在对人生对态度上。以节俭为荣,以节俭为乐,是历代贤人君子的人生价值取向。诸葛亮《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新形势下,享乐主义不仅在党员干部中、而且在社会上都有所抬头,必须通过大力弘扬节俭养德的美德,才能抵制及时行乐、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的腐朽人生观,形成健康的消费文化。

从世界观上对消费文化产生价值导向。世界观是人对世界总体的看法,人生活在客观世界中,消费文化形成和产生影响,必然以世界观为内核。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俭养德思想,归根到底是建立在人类必须与客观自然达成和谐统一的世界观的认识论基础上的。因此,从“天人合一”这一基本的世界观的认识论出发,“仁民爱物”、“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成为了人们内心遵守的信条,《墨子》中更是把节俭这种美德和国祚家运联系起来,提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在新时期,我们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费文化,要大力挖掘和彰显节俭养德这一传统美德中的世界观内核,让人们从世界观上认识到,节俭不仅是合乎人类内心法则的美德,而且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律条,让“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理念在每个人的思想中扎下根来。    

(执笔:郑昌华)

节俭养德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应有精神品格

刘建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精神品格。

节俭养德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一方面,节俭养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共产党也有他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另一方面,节俭养德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与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物资奇缺,环境恶劣,中国共产党人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与党的政治方向联系起来,赢得了民心,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全国人民多次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成功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体系建设等。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生活好起来了,但我们没有丢掉艰苦奋斗的精神,仍然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