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危机三题(2)

文化危机三题(2)

第二个危机:“文化偏执”

由于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我们的生活世界中的“商品拜物教”的意识形态,作为市场经济的连带产物,作为一种市场精神氛围,对整个社会和人的心灵的腐蚀已经相当严重,这就造成当前社会精神趋向片面化和庸俗化的“向钱看”的偏颇。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作“文化偏执”。所谓“偏执”,就是片面地执著于一种文化情景的生活之中。

一个正常的人,本应该生活于一种全面的、多样性的文化系统之中,如果人为了某种刻意的执著(大部分情况下与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话语环境和社会意识引导的偏颇有关),就会忘却生活世界的文化全面性。

“向钱看”的问题,要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文化制度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谈起。我们应该理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制度,是一种大文化现象。在欧洲,这种制度在历史上是针对中世纪封建制度的落后性而兴起的,它是一种促进经济发展的文化进步运动的产物。但是这种市场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暴露出自己的弊端和内在顽疾——包括市场经济所形成的意识形态对人类大文化的健康指向的“篡改”,需要从根本上进行“医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力求建立一种符合人类大文化发展趋势的新的社会制度的社会主义革命之必然原因。

商品拜物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由于商品经济模式的发展和发达,商品交换成为社会生产得以实现其有效性的关键环节。而交换的实现有赖于交换介质即货币的流通的可能性和交换双方对货币的持有和需求程度。一般来说,对货币的需求由于市场接受货币的无限可能因而是无限大的,而商品要实现其交换价值,就要看其获得货币的可能性。这样的交换活动成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模式,而货币在这个模式中永远处于主动地位和交换优势的地位,从而,货币成为市场的“主宰”,形成了似乎万能的功能和表象,成为市场得以活跃并发挥其促进生产的有效性功能的“枢机”。于是,在整个社会生活的广度上,形成“货币决定市场、市场决定生产、生产决定社会生活”这样一种生活世界的模式。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市场经济的交往模式在经济领域的通行,又由于经济领域对于社会其他领域的辐射和影响,货币原则不但在经济领域成为通则,而且在社会的政治领域、精神生活领域、社会组织领域等等,都似乎成为通则。金钱不但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商品,还可以在政治领域买到权力,在精神生活领域买到知识头衔、道德声誉和审美优雅的表象,在社会组织和交往领域买到名望、资历和拥戴,在娱乐休闲领域买到服务和享受,甚至可以在现代社会的某些空间(家庭、村社、公司、社团等等)建立惊人的类奴隶制交往关系和类封建制交往关系。

那么,货币是否应该成为生活世界的主宰呢?实际上,人的文化理性应该对此进行认真反思。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这种货币主宰生活世界的现象确实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偏执,是文化和文明的一种退化征候。

人的文化生活,按其本意来说,应该是具有现实的自我协调和自我完整性的生活,是对实现完美目标追求和对其进行实际建设的生活,是全面展开自身的自然潜能的文化生活。

我们知道,金钱在其表象上作为经济交换的通则,实际上是一种体现人类经济关系的价值符号,并不具有实在的使用价值。它的威力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下才是有效的,而这种社会关系也是人在建构市场经济的时候连带性地不自觉地建构起来的,是人“无意中”给自己祭起的魔法。因而,如果这种社会关系并不存在的话,金钱作为符号,就只是金属板块,只是印有图案的小纸片,在生活世界中毫无实际作用和威力可言。所以,对商品拜物教即金钱拜物教的威力的消解,应该遵循马克思所说的改造其所依赖的社会关系的思路。这是一条文化“还原”和文化“区分”的思路。

这个思路有两个具体措施。一个是全社会的生活世界要对经济生活有一个冷静而清醒的认识:人的大文化的生活世界是多领域的,它大体上应该包括日常生活领域、社会交往领域、文化艺术领域、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经济领域只是人的文化生活的一个“子领域”,而不是全部。如果把人的生活世界误认为就只是经济生活,那人的称号就只能是“经济动物”,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学家嘲讽资本主义社会中处于经济体制枷锁中的人的专门用语。

为了实现自己的全面而完整的生活,人首先应该对自己的大文化生活进行“划界”,进行区分,而不应该把经济、政治、社会交往、文化艺术生活以及休闲娱乐这些领域混为一谈。应该做到:经济的归经济!政治的归政治!社会的归社会!文化的归文化!娱乐的归娱乐!从而在各个领域分别实行各自的活动原则。金钱原则只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原则,而不能把它误用于政治活动和社会关系交往活动,也不能误用于文化艺术活动以及休闲娱乐活动。这种“分别的原则”是人的大文化自觉的一种进步,也是人的大文化进步的实质。

同时,人应该在文化划界的条件下,对各个领域的原则进行明确规定和严格立法。每个领域不但要建立内部协调的规制和原则,更重要的是还要建立外部排斥原则,以保证各个领域的结构和功能的独立性,以排斥和防止市场经济的金钱原则对其他领域的侵蚀和覆盖,也用来防止各个领域间的其他混同与混乱。这个工作应该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在吸收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的进步性的同时,对资本主义的弊病和致命征候进行根除的文化创新之举。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