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对于“节操词典”无需“小题大做”(2)

【案例】对于“节操词典”无需“小题大做”(2)

节操词典”不应污染汉语

在“节操词典”里的新一代成语面前,“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是不是都明显OUT了?据说这名90后女大学生,已创作60多个字词的新解,目的是让网友娱乐一下。譬如,将“点头之交”改为“点赞之交”,以喻意“两个人没什么交集,但是会在网络上互相点赞”;将“以貌取人”改为“以貌娶人”,以喻意“凭外貌为择偶标准”;将“单身贵族”改为“单肾贵族”,以讽刺那些为购买苹果手机而去卖肾的人……这类旧词新解,具有一定娱乐意味,未尝不可。

但是,将“天生丽质”篡改为“天生励志”,嘲笑一些人“长相丑陋,只能靠努力改变命运”;将“路见不平”曲解为“走在路上,从一群平胸妹子中发现一个胸部丰满的妹子”,等等,这些所谓的旧词新解恐怕无聊至极,涉嫌恶搞与歧视他人。至于“奇尺大乳”、“抗拒从阉”、“有求必硬”、“坐想骑成”等,和男女器官与欢爱之事相连,更是让“节操词典”创作者的节操碎了一地。难怪有网友说:请不要糟蹋自己,恶心别人!

如此旧词新解纯属“歪词烂解”,此种“节操词典”纯属“无节操词典”,它不是语言文字的与时俱进,而是对语言文字纯洁性的严重玷污。在“毁词不倦”的同时,它还会“毁人不倦”——有判断力的大人读了那些旧词新解后,或许大多会一笑置之,但是,那些尚在读书的中小学生,他们需要正确理解、规范使用词语,会不会被“节操词典”误导而歪解呢?像“节操词典”篡改乱解词语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为牟利或标新立异,广告在篡改,影视在乱用,综艺在调侃,已对中小学生形成包围之势。

据说,“节操词典”的始作俑者计划将旧词新解做到一两百个词,在内容上会不断创新,继续做出趣味性,如有机会,希望它能集结成书或者制作成明信片。笔者要奉劝此人,娱乐归娱乐,但不能炮制无厘头式的、恶搞的“节操词典”,嘲弄他人、污染语言。正如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王立根所说,语言文字是国家文化传统的传承,必须严谨守正,不能耍小聪明。

评“节操词典”:不必上升到玷污汉语高度

这部“节操词典”的大是大非,舆论场早就炸开了锅,褒贬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节操词典”玷污了传统的成语文化,有伤风化,有碍观瞻;也有人觉得,词典中掺进了恶搞和娱乐的元素,博得众人一笑以释放生活的压力,谈不上玷污不玷污,误导不误导的。而就笔者看来,“节操词典”完全无关玷污,无关误导,无关风化,只不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瓶调味剂而已。

这部“非正规”词典的作者是南京大学的一名90后美女大学生,她在大学所学的专业是广告创意,回到家乡北京也正是要继续自己的“广告创意梦”。而“节操词典”中网络化的语言,娱乐的段子,大胆的内容创新,正是广告创意中不可或缺的“胡思乱想”与“突发奇想”。至于个别人对“节操词典”误导公众对词语理解的担心更是多此一举。因为原创者在对词语新解的同时,并没有“抛弃”原意,而是将原意进行了保留,并与新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便于了解新意,又方便领会原意。如此,又何来“误导”之说?

从网友们“求更新”的留言中,就可看出,这部“节操词典”并非没有市场,并非不“对路”。“节操词典”之所以如此受网友们青睐与追捧,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这部“非正规”词典不走寻常路,集趣味与新奇于一体,在娱乐大众、博人一笑的同时,也帮助网友们释放郁结于胸的工作压力与负面情绪,这在“鸭梨山大”的快节奏都市生活中,无疑是一股清风。试想一下,如此对网友们胃口的一部“非正规”词典,想不“红”都难。

“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生命的多样才成其为世界的精彩。“节操词典”看似无聊,实则有益,它代表了一种对传统文化起补充与说明作用的小文化语体,在言路自由、信仰自由的国度,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允许这种小文化语体的存在?不仅如此,它更代表了80后与90后两代人全新的生活方式与态度,只不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瓶调味剂,大伙儿不妨理性看待,没必要对它的存在价值予以否定,更不必上升到“玷污”“误导”的层面来与其“死磕”,“节操词典”毁不了汉语“节操”。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