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中华民族必须加强精神层面的现代化建设(2)

复兴中华民族必须加强精神层面的现代化建设(2)

为什么要加强精神层面的现代化建设?

(一)精神层面的现代化建设滞后是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存在的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如腐败问题和社会风气不正等问题,主要是制度和精神层面现代化与物质层面的现代化不协调引起的,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过快,而制度和精神层面的现代化滞后。整体论者认为,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像一个机体的各种器官,如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分泌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一样,各自发生功能,共同维持一个整体的存在。一旦某一系统发生问题,就会影响到其他系统,社会便成为病态社会。制度和精神层面的现代化速度跟不上物质层面的现代化速度,必然产生许多矛盾和冲突。因此,在加快制度层面的现代化的同时,必须加强精神层面的现代化建设。

(二)深层次的文化变迁是文化(社会)体系变迁的关键。从大文化概念的角度而言,任何一种文化都可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亦即表层、中层和深层。表层文化属于技术系统或物质系统,是体现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文化。技术系统包括生产技术、制造技术和医疗技术等,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为了生存需要和社会发展,运用人类自身发明的技术和工具向自然界索取并积极地探索自然,人类生存所需的衣食住行及人类所使用的各类物质产品,无一不是来自自然界。中层文化属于社会系统或制度系统,是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文化。人与人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之一。人类为了使社会成员和谐共处以维持集体生活而创造了社会制度和礼仪习俗等。深层文化属于心理系统或观念系统,它是体现人与心理关系的文化。它是人类为了满足心理和情感需求而产生的,是内隐的,无形的,不易觉察的,它是潜藏在人的头脑中的各种观念、意识、信仰、知识等。

文化空间的三层结构,既有联系,又有差别。深层文化是文化形成、发展的基础,是文化的核心层。中层文化起到联结深层文化和表层文化的作用。任何文化形式都是先有观念、意识等,然后才有实现这些观念、意识的行为活动,才会产生与之有关的物质和精神产品。例如,宗教信仰,先有神灵观念和信仰,然后才会有祭祀神灵的礼仪,才会建造神庙,塑造神的偶像等。在文化变迁中,深层文化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深层文化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整个文化结构的变化。例如,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大变革。如现在我国的服饰、居住、饮食、娱乐等与改革开放前有天壤之别,其发生变化的根源在于观念的变化。深层文化变化大,中层和表层文化也相应地发生大的变异,反之亦同。深层文化消失,中层和表层文化也随之消亡或失去意义。历史上许多消亡的宗教形式都是这样,只留下一些文物被后人研究。

因此,深层次的文化变迁是文化和社会变迁最重要的因素,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小康社会、复兴中华文化、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反恐反分裂等,都必须注重改变深层次(观念和意识)的文化。

(三)深层次的文化的核心是文化观念,它包括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等,具有统领和规范物质层次和制度层次文化的作用和意义。有什么样的文化观念,便有什么样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社会发展观念发生了变化,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于是引起物质文化的迅速发展。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加快精神层面的现代化建设。无论是社会稳定还是经济发展,都与人的观念密切相关。西方一些学者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16世纪基督教的宗教改革密切相关,它打破天主教神学的精神束缚,更新了宗教观念,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传统社会向以工业和信息化为基础的现代社会转换,首先必须转换观念。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有较大的区别,现代社会具有民主化、法制化、工业化、都市化、商品化、均富化、福利化、理性化、宗教世俗化、教育普及化、知识科学化、信息传播化等特征。传统社会的竞争意识淡薄、积累和再生产观念缺乏、宗教意识浓厚以及轻利保守的价值观,与商品性、竞争性、开放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社会不相适应。必须大力发展和传播先进文化,消除落后的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生产、消费意识,增强人们的现代知识和理念,增强竞争意识、商品意识和成就动机,使各族人民崇尚科学理性和文明进步,反对愚昧无知迷信,以现代知识、现代理念、现代价值作为各民族的共同的精神家园,从观念层面解决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精神动力问题。

(五)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必须加强精神层面的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不等于长治久安,生活富裕不等于天下太平。例如,新疆自2010年5月召开首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成就辉煌,全疆各地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然而,在新疆经济发展较快、收入大幅度提高、干部和群众得到较多实惠的同时,新疆的安全稳定形势反而出现了更加严峻的局面。暴恐团伙越来越多,与暴恐和分裂有关的活动越来越频繁。从国内来说,比新疆贫困的民族地区有不少,但这些地区没有分裂和暴恐问题。从国际上来看,前苏联最早提出独立的是生活最富裕的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加拿大魁北克要求独立,不是经济问题;英国的苏格兰要求独立,也不是经济问题。消除分裂意识和宗教极端意识是反恐反分裂的基础,斩断分裂意识和宗教极端意识的传播渠道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关键。

(六)以利益为导向的社会是不健康的社会,以价值为导向的社会才是健康、正常的社会。“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以阶级斗争为纲,可以说是“以斗争为导向的社会”。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物质利益为导向,以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为主要目标。在物质利益驱动下,极大地调动了人的积极性,中国经济发展一鸣惊人,国民生产总值成为世界老二。然而,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失去作用,新的又没有建立起来,抑制人的私欲和维护公平竞争的机制不健全。许多个人和单位,利欲熏心,金钱至上;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越拉越大。价值失落,道德失范。这一阶段可说是经济第一、物质至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单位之间、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处处强调“利益”,是以利益为导向的社会。以利益为导向的社会,政治不可能清明,经济不可能持续发展,人民不可能幸福,社会不可能稳定。

以利益为导向的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但这种社会是不健康的。竞争不公平的市场经济不可能持续发展,分配不公平的国家不可能和谐稳定,贫富差距极大的社会不可能健康运行,精神空虚的人民不可能生活幸福。不重视道德、不讲廉耻、不讲诚信的社会,不是文明的社会。一个道德沦丧、缺失的国度,国家不可能长久。古人说:“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后汉书?种岱传》)因此,今后的改革必须由以利益为导向转向以价值为导向,建设以价值为导向的公正社会。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