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大学问

“小”的大学问

“小”,是“大”的反义词,反衬“大”,又在“大”面前遭歧视,受冷落。然而,没有“小”就没有“大”,任何“大”成功都是“小”奋斗的凝聚,任何“小”问题“大”恶果都是的积累。所以,我们不能重“大”轻“小”,“小”有着很深的大学问。

自古以来,人们都很重视“小”,善待“小”。先贤圣哲都倾心“小”的研究:老子最早发现小与大的辩证法,留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起于垒土”的遗训;孔子善于总结“小”中的做人道理,教育弟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荀子从日常生活小事发现“小”的伟大,概括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于是代代相传,“小”的学问不断发展光大,形成了像“集腋成裘”、“小中见大”等关于“小”的成语,积累了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大洞受苦”等关于轻视“小”的警示,总结出像“小不忍则乱大谋”、“毋以小益而不修,毋以小损而不防”等关于立足“小”的修养。所有这些,都说明“小”中的大道理,“小”体现人的素质,“小”关乎事业成败;“小”能铸就辉煌,“小”也能危及全局。从而昭示我们:正确认识“小”,凡事从“小”做起。经常关注“小”,不要让功亏于“小”细节。认真善待“小”,避免“小”问题影响大局。这是个人成长进步的需要,也是提高领导水平的需要,更是社会科学发展的需要。

“小”,要求做大事必须做好小事。一个人的目标再远大,也必须从“小”起步,一个单位一个地区发展蓝图再宏伟,也必须从基础的“小”开始。“小”,是为做大事准备的、推进做大事的许多小事,也是重视大事的小细节,小问题,还是做好与大事相关的基础、基层和群众利益的诸多小事。“小”,既代表做大事需要无数“小”成功的积累,也代表做成大事需要做好众多小事的凝聚;既代表经营大成功的每个步骤和环节,也代表未雨绸缪防范影响大成功的“小”隐患。“小”,不仅立足于为做大事提供可靠保证,也定位于划出做大事不出事的底线。有一个古人,志向倒很远大,却不注意做好小事,连自己的房间都不愿打扫,美其名曰“大丈夫当扫除天下,何以扫一屋”,他父亲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由此可以看出,“小”是“大”的必经阶段,做好小事是做成大事的基础,只有一系列小事的成功,才能铸就大事的辉煌,不重视“小”便难以成就“大”。一些党员干部却不然,认为做经济工作是加快发展的大事,成效显著露脸,视群众工作为小事麻烦事,把解决群众的具体生活困难当做婆婆妈妈的事,出力不讨好,厌烦甚至撂挑子。其实群众工作与经济工作是一体的,没有大小之分,因为发展是为了群众,发展又离不开群众。况且党中央再三要求群众利益无小事,做好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许许多多小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无疑是做好了大事。无数事实证明,做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做好小事方能做成大事,“小”就是通往胜利和成功的阶梯。

“小”,要求在“小”岗位做出大贡献。毛泽东同志曾教育全党 “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的同志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在分工日益精细的今天,当代社会就像一台大机器,一个个岗位比一个个零部件,紧密相连,互为依存,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是不被人们看好的“小”岗位,也能有大作为。张思德是个烧木炭的,在现在肯定是让人瞧不起的“小”岗位,但他做得很出色,还为之献出了生命,毛主席撰写《为人民服务》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就是说,不要小看“小”岗位,更不要小看“小”岗位的“小”人物。可有的人就是小看“小”岗位,一些领导干部也看不上权力小、事情多的部门和领导岗位,呼之为“清水衙门”,到这些部门任职认作是不受重用。照这些人看来,信访办自然不是好部门,其副主任也不是什么好的领导岗位,但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副主任吴天祥,却很看重信访办副主任这个岗位,忠于职守,数年间接待上访群众万余次,处理问题近万个,并结交了许多“穷亲戚”、“穷朋友”,倾心为民排忧解难,他用实际行动回击了挑肥拣瘦的行为。人们时常埋怨官风政风不正,这很大程度是领导带坏的,群众路线教育就是要狠狠刹住这股歪风。同时,“小”岗位也有“大”责任,玩忽职守,定会酿成大错。日常秘书写错一个字算不上大错,但在关键时刻就会达到不可原谅的地步。讨蒋中原大战时,一个参谋竟将作战命令中的“沁阳”写成“泌阳”,一字之误导致整个战役失败。可见,“小”岗位的“小”失误,会演绎出全盘皆输的大悲剧。领导干部要学会弹钢琴,既要关注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关键人员,也要关注那些不起眼的“小”岗位“小”人物,避免发生“小”失误引出“大”恶果。

“小”,要求人们重视日常“小”善与“小”恶。儒家历来看重生活中的小节和细节,认为“小”善的积累就是大善,“小”恶的堆积就是大恶。雷锋的一生,没有什么惊人之举,所做的好事都属于小善,但众多的小善,成就了他伟大的人生。这是因为“小善”含有“大义”,“小善甚微,累成大德”。人们常说“积善成德”,说的就是注意小“善”的点滴积累。那些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开始也并非十恶不赦,不过是小偷小摸、打架斗殴这类的“小”恶,但“小”恶的量变导致了质变,终成危害社会的大恶。这就是说,决不能轻视“小恶”,不要以为说一句坏话、做一件坏事不要紧,其实“小”恶如同滴水不断,日积月累即可透石。人们常对“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心安理得,实则是一种误区。公务人员贪点小便宜不算大毛病吧,但贪了小便宜就想贪大便宜,结果积小贪为大贪,终会走向邪路。领导干部过年过节收点小礼似乎不是什么大事,但收了小的就敢收大的,收了大的越发想收更大的,结果成了人民的罪人。一个人的变坏和堕落,往往是从细微的“小”开始,从不起眼的小事开始,如果忽视 “小”错、小“恶”,势必铸成“船到江心补漏迟”的大错、大恶。“小”的本质,就是告诫人们慎初,慎始,慎微。不过,“小”,也有不计“小”过之意,要求领导用人要看主流,不能抓住“小”过不放。春秋时齐国的鲍叔牙,因坚辞相国推荐管仲而名垂史册,但他有一个致命缺点,就是“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而齐桓公就很大度,任用宁戚时不深究小节,宁戚也确实为齐国“尊王攘夷匡衡天下”做出了卓越贡献。用人看本质,重主流,善避“小”过,《桓公知士》成为历史佳话。现在尽管有注重德能勤绩,全面历史地考察任用干部的基本原则,但有的领导在提拔干部时,还是从好恶出发,对自己不亲近的人吹毛求疵,常常揪住“小”过、“小”失误、“小”辫子不放,对党的事业十分不利。我们强调重视“小”,不是小肚鸡肠,不是本末倒置,这一点应当务须注意,千万别走了岔道。

“小”,紧密连接着“大”,影响着“大”,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小”往往反映“大”。当今,小小窗口营业员,代表一个行业的大形象;部队小战士,代表整个人民军队的大形象;公务员职务虽小,代表人民政府的大形象。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表面看是个人行为,群众却将此与共产党是否真正为民联系起来,说“一个党员就是一面党旗”,真是恰如其分。二是“小”常常成就“大”,袁隆平一次次小实验,成就了他“水稻之父”的大事业;焦裕禄用带病坚持工作、关心群众生活的一件件小事,树立了党的干部的高大形象;人民群众从身边领导说话办事态度转变的小节,感受到了群众路线教育的“大”效果,党员干部的“大”变化。三是“小”很多时候影响甚至危及着“大”。项羽小看韩信这个小小执戟郎中,最后大败自刎;曹操因忽视冬至后会有东南风这个小小细节,铸成赤壁大败;许多帝王包括蒋介石因蔑视“小”老百姓,最终丢失江山和政权。时下,一些地方忽视信访之中的“小”问题,结果酿成影响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一些领导掩盖环保方面的“小”隐患,最终发展为影响一方人民生活的“大”事件;一些处理不当的治安小案件,成为轰动全国的“大”案件。显而易见,“小”能够反映“大”,成就“大”,也能影响“大”,危害“大”。所以,我们必须从战略上重视“小”,在战术上用好“小”, 见微知著,因“小”思“大”,抓紧“小”的积累,孕育“大”的成功,努力为国家为社会做出大贡献。

(作者:河南新乡市科技局调研员)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