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传》是民国八年胡适先生创作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不认真的人。但是“差不多先生”不只存在于旧社会,当今社会也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甚至渗透到各行各业。就拿机关队伍来说,机关干部本是讲求实效、严谨的队伍,“差不多先生”应该是没有生存的余地的,但是事实却相反,机关队伍也成了培养“差不多先生”的摇篮。“差不多”、“大概是”、“应该就这样”、“好像是”等就成了这些“差不多先生”的“经典语录”。殊不知这些干部,尤其是窗口干部的几句“经典语录”要冤枉办事人多少时间,浪费多少金钱,甚至会因为这几句不负责任的话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机关队伍里的“差不多先生”不外乎有以下几种:一是对工作不够熟悉,又不想麻烦去查阅或是请示,于是乎就说“差不多就这样”;二是浮躁心理,工作看心情,心情差的时候,对工作不负责,敷衍了事;三是没做调研乱发言,没有调研就没有依据,当被问及时,以“差不多”来掩盖自己的无知,如此种种也就造就了“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损人又害己,实在要不得。治疗“差不多”病一要熟悉工作成为“政策通”、“活字典”、“多面手”,做到随问随答,不清楚的不能乱答复及时请教,不属自己权限的要及时请示,切不可逞一时之能,成了“差不多先生”。二要克服浮躁心理,浮躁心理是工作的大敌,学会调节心情,控制情绪切尤为重要,尤其是窗口部门,代表的是单位的一面旗,切不可成为情绪的奴隶。三要重调研、真调研。把调研落到实处,不搞花架子,不走过场,才能底气足。四要完善问责制度,根据程度的不同,给予“差不多先生”不同程度的问责,通过制度来敦促干部强学习、抑浮躁、重调研,这样才能远离“差不多先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