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乙嘉:愿为家乡做实事(2)

蒋乙嘉:愿为家乡做实事(2)

摘要:山沟里的孩子天生犟,有一股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劲头。不到12岁,他放牛、捡粪、砍柴、下田,没有什么不会干。1978年,蒋乙嘉参军来到沈阳军区某部,他勤学习,摽劲干,快速成长起来。

为一个梦想花去全部家当

蒋乙嘉是为了一个梦、憋着一股气回到家乡四川省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的。

蛰伏在川中丘区一个山坳里的拱市村,偏远、贫瘠。赤脚行走的烂泥路、补丁摞补丁的蓝布衣、芭蕉根既是菜又当饭……凋敝的山村,贫寒的家境,在蒋乙嘉幼小的心灵里留下烙铁般的印记:“总有一天,我要让家乡不再穷。”

山沟里的孩子天生犟,有一股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劲头。不到12岁,他放牛、捡粪、砍柴、下田,没有什么不会干。1978年,蒋乙嘉参军来到沈阳军区某部,他勤学习,摽劲干,快速成长起来。

每次回家探亲,走的还是土路,住的还是泥巴房,他心痛又心酸。一次探亲结束归队,正逢绵绵细雨,为了不让军装沾上黄泥浆,他穿着父亲的衣裤和胶鞋走过拱市村的烂泥路;上车前,再把泥糊糊的衣物放进父亲的背篓。那一刻,蒋乙嘉流泪了。他狠狠瞪了一眼这烂泥路,心里憋了一股子气。

这股气,蒋乙嘉憋了几十年。

1997年,在部队干得正红火的蒋乙嘉选择复员。战友们很不理解:“马上就要提一级,你却要走。”

蒋乙嘉憨憨一笑,啥都不说。

不要组织安排,不要“铁饭碗”,蒋乙嘉毅然踏上自主创业路。当搬运工、做小买卖、开洗煤场、做物流配送,从东北干到内蒙古,又干到北京。10年打拼,他终于打出一片新天地,成为拥有千万资产的企业家。

正当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蒋乙嘉突然不当老板了。他把几个股东召到一起:“我的企业股份要转让出去。”股东们都不理解:“现在坐地分红都很可观,你却要退出,难道你有更好的投资门路?”

蒋乙嘉还是笑而不语。股份转让很快办妥,他的全部家当变成了1300万元现金。

有了这笔钱,蒋乙嘉感到儿时的梦想渐行渐近。

接下来,是要过妻子这一关:把1000多万元的家当砸到一方穷乡僻壤,恐怕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当老婆的会心甘情愿。

蒋乙嘉把在部队上学到的“军事策略”用上了。他先和妻子商量,拿出100万把家乡那条黄泥巴路变成水泥路。妻子知道他心里一直牵挂着家乡,爽快答应。等路修通了,他又对妻子“花言巧语”,在村里铺开一个接一个的摊子。最终,花完了1300万。

这些钱,他全部投入到11公里村道建设、大规模水利改造、2000多亩撂荒地改造、4000平方米村文体活动综合楼建设,以及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村文化产业等项目上。

这些钱,助推他一步步地去实现“让乡亲们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的儿时梦想。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