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奶业的挑战更多来自国外
对于投资公司而言,选择和伊利合作而不是自建牧场,也是扬长避短的选择。新建牧场主要面临有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市场风险。而和伊利这样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都十分成熟的大型乳企合作,是最稳妥的举动。
对于伊利而言,合作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大量散户退出后,企业自建牧场被认为是解决奶源问题的最佳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建设牧场的资金需求巨大,以至于“自建牧场率70%”这个2011年就应该完成的“国家级”目标,至今仍然需要努力。此外,虽然伊利需要更多的奶源,但是它的“本位”是一个加工企业,公司并不愿意过多投入在奶源上。
马云投资牧场正好符合伊利的战略预期,也符合奶业养殖和加工分工专业化的行业发展形势。对此,伊利集团也在公告中反复提到,引进投资者是“为提高公司原奶供应保障体系能力”,“解决牧场建设的资金需求”,“以便公司集中主要资源发展主营业务”。
一个缺技术,一个缺资金,这个注资看起来是一场没有输家的联姻。
其实,不止是“外行”进入奶业,国内奶业下游和上游的合作也正在逐渐加强。近期除伊利牧场外,位于河北三河的华夏畜牧也获得1.06亿美元的注资。此外,6月辉山奶业接连和菲仕兰、美素佳儿合作,圣牧高科在香港上市等动作,都可以看作是奶业投资热的复兴。
然而,包括马云在内的国内奶业投资者需要面对的挑战,更多的来自于国外。据统计,2008年我国进口奶粉12.8万吨,而2013年进口85万吨,预计今年破百万吨,相当于我国原奶产量的五分之一。(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