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需常态化推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需常态化推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靠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日常规范,形成经常性的认识活动和机制化的践履方式。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的非常态化现象

1.思想认识上的偏常现象

一是漂移现象。思想游移不定,态度不够坚决。在感受党的政策带来的温暖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遇到问题时又怀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体验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与发达国家比较时又显得底气不足。

二是散光现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同于一般的价值形式,对“核心价值”与“边缘价值”的区分不够明确,显示出无价值中心和无价值主题的倾向。

三是偏移现象。曲意延伸某些内容或肆意篡改某些内容,把那些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也纳入这个体系中,以实用主义态度对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个人主义态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功利主义态度粉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片面主义态度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是凌虚现象。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权宜之计,难以在现实社会中长久地健康发展;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虚幻的观念组合,没有物质利益来得真切;认为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宣传方式很虚、宣传内容很虚、宣传效果也很虚,是一种空对空的行为。

五是疏离现象。这方面存在不少现实问。在学校里,有关的课程学生不愿听,教师的积极性也不高;在书店里,有关的书籍遭遇冷落,经常被摆在后排;在社会上,有关的理论成了被调侃和取笑的材料;而在网络空间里,不同话语都试图表达自己的价值关怀。

2.实践方式中的偏常现象

一是浅薄化。一些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翻空出奇,妄生穿凿,以浮夸的言辞取悦人心,实际上口惠而实不至;一些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变为孤立的文本和背诵的符号,减损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魅力;一些人聒噪普世话语,抹煞了中西方价值差异,表现出无差别的价值取向。

二是功利化。在一些地方,经济活动代替了一切,物质追求统领了全部,以无度之私欲作无妄之事体,以无良之言行立无德之范例。还有一些人奔分寸之禄,走丝毫之利,取不为丑,贪不避死,不断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和价值观念,降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影响力。

三是粗俗化。拿现在的图书发行来说,本来应该是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形式,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表现出:俗的多,雅的少;戏说多,正说少;虚构多,现实少;模仿的多,创造的少;拿来的多,走出的少。一些管理部门为了取得所谓的“政绩”,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搁置一边,甚至以官方的名义聚拢负能量,并在社会上公开释放,形成极大的负面效应。

3.方法措施上的偏常现象

一是采取运动式措施,要求整齐划一地完成规定动作和量化指标;二是采取应急式措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看成应景之作;三是采取专项式措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看成孤立的理论专修;四是采取高压式措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看成可以随意摊派的政治任务;五是采取放任式措施,在思想上解缆放绳,在行为上任其发展,轻视了理论教育的现实作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