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需常态化推进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需常态化推进 (2)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常态化的理念定位

1.建设思路常态化,不搞“政绩工程”、“速成模板”

思想建设和精神引领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必须常抓不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生活中的思想定格和个人心理素养的底色,在以后的岁月中无论如何皴染都永不褪色。要达到这种效果,不能寄希望于某项“政绩工程”,因为“政绩工程”往往只带来局部效应,它给人以景观式的投影,难以获得长期的效果。也不能寄希望于“速成模式”,因为所谓的速成实际上是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这不符合思想建设规律。

2.建设进程常态化,不搞“临时突击”、“定期达标”

“临时突击”会给人一种“应付”的感觉,没有问题时高枕无忧、万事大吉,出了问题又惊慌失措、仓促补过。当人们疾呼社会道德滑坡时,就忙于道德重构;当人们抱怨社会的价值错位时,就忙于思想纠偏;当世风低落时,又奔命于综合治理之中。结果是滞于物物、囿于事事。以这种“救火式”的思维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人的心灵净化过程看成通过行政命令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往往收效甚微。“定期达标”在思想建设上也有悖认识规律,不同的人对某一思想的接受有不同的过程,不同地区的思想也不是铁板一块,填鸭式、灌输式的思想建设在特殊时期可能很有效,但在常态时期会有很多疑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部分是有机结合的,如果把它看成可以随意拆分的“零部件”组合,然后规定一些具体指标,可能在短期内达到某种效果,但在实际上会损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结构和内在关联。

3.建设方法常态化,不搞“运动式”、“一刀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全民工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一哄而上,搞“运动式”、“大呼隆”。因为,“运动式”操作往往以其政治敏感性影响人的心理状况,经常被打上政治治理的标签,可能会在群众的心里产生一种别样的感觉。

运动式的思想建设也会造成一阵风现象,很多人只是盲从而没有深入其中,其形态如矮子观场、随声说妍,其效果如风过青萍、水定还原。“大呼隆”式的思想建设表面上很热闹,实际上容易流于形式。“一刀切”的做法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因此,我们提倡生活化、平民化的思想建设方法,借助大众话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达出来,使之成为群众的日常诉求。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