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益民:绝不让甲午的悲剧重演(5)

褚益民:绝不让甲午的悲剧重演(5)

任人唯亲、将帅无能缺乏有勇有谋、敢战能战的优秀将领

记者:军纪松弛,军风不正,凭什么打造一支钢铁部队?您刚才的介绍再一次证明一个道理: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当时清军中多一些英勇善战的将领,也许甲午之战的结果就会改写?

褚益民:可惜历史是没有“也许”的。甲午战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任人唯亲、将帅无能,缺乏有勇有谋、敢战能战的优秀将领。战场本来是造就英雄的舞台,甲午战争却成了清军庸官败将亮丑的“哈哈镜”,集中反映了清军在选将用将、练官练将上的种种弊端。

选将不公。特别是湘淮两党不顾外敌压境,在窝里斗方面不遗余力。当时李鸿章掌握军政大权,在将领的选拔上重视门生、重用淮军出身和安徽同乡。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打仗打的就是人。如果在选将上搞不正之风,搞小山头,就会严重阻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这个问题也为清军后来的惨败埋下了祸根。

用将不当。主要是在调兵遣将上缺少章法,没有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鸭绿江防之战,李鸿章拆东墙补西墙,把经营旅顺12年、熟悉要塞攻防作战、74岁高龄的旅顺主帅宋庆和所属的毅字军急调到九连城,一方面造成旅顺地区有将无帅、防守空虚,另一方面又导致鸭绿江防两个主帅,加上宋庆仓促上任,一不熟悉部队、二不熟悉地形、三不熟悉敌情,像虎山要塞这么重要的地方才部署了600多人,加上驻在山边的也就不到2000人,使鸭绿江防仅3天就全线失守。做不到量才用将,既误人,又误战,更误国。

练将不力。毛泽东说过,要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甲午战争的清军参战将领,可以说是身经百战,但他们更多的是固守镇压农民起义军的那套做法,对近代战争谋略和技战术的学习却不屑一顾。清末维新派的代表人物谭嗣同就以枪炮操作为例批评说,中国将领对于“左右前后之炮界若何?速率若何?寒暑风雨阴晴之视差增减若何?”等枪炮的技术性能没有多少人能说得上。在作战中日军经常采用声东击西、围魏救赵、暗度陈仓等计谋,从李鸿章到各级将领多次上当。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的诞生地,善用谋略本是我们的强项,却成了日军的取胜之道,确实需要引起深思。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