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关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思想

邓小平关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基本思想

2014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围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了全面深刻的论述。同时,习总书记就政治制度模式、“普世价值”等涉及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亮明旗帜、划清界限,凝聚了全党的共识,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近代中国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提,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从新中国的发展历史看,只要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就绝不会放弃“分化、西化”和遏制、牵制中国的政治图谋。在新形势下,我们维护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战场,依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较量,其本质依然是两种制度模式、两种价值观念的斗争与较量。在新形势下,我们要高度警惕西方宪政民主、“普世价值”、公民社会、新自由主义、西方新闻观、历史虚无主义、质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等错误思潮的危害,以及上述错误思潮在不同时期的诸多“变种”表现。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重温邓小平关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重要实践和重要论述,十分有助于深化对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所蕴含的历史传承、理论接力、定力和担当精神的深刻理解。我们要从中汲取营养,旗帜鲜明地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批驳,澄清是非,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邓小平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思想的形成

稳定问题,是任何执政者难以回避的首要问题。中共从局部执政起,就清楚地认识到,要把政权、社会稳定下来,必须经过长期复杂的艰辛探索和努力,形成一套完备、稳定、管用的制度体系。邓小平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历史贡献。早在1992年1月,他就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1]。

邓小平的维护稳定思想来源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其主要起源是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依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使中国这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2] ,并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之路。但是,“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vol.2,332),“肃清思想政治方面的封建主义残余这个任务,因为我们对它的重要性估计不足,以后很快转入社会主义,所以没有能够完成”(vol.2,335)。这些问题使我们在建国后未能防止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经济建设上的浮夸、“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等。针对这些问题,邓小平进行了认真思考、探索和实践。

1977年7月21日,邓小平在十届三中全会上就安定团结和稳定的政治局面进行了专门阐述,指出“1957年,毛泽东同志概括地讲了一个目标:‘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当然,毛泽东同志这里讲的政治局面不只是讲党,而且是讲整个国家,整个军队,整个人民,就是说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要有那样一种政治局面”(vol.2,44)。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再次阐述了毛泽东概括的目标,并明确指出,“这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局面,这就是我们今天和今后所要努力实现的政治局面”(vol.2,176)。

为了巩固人民的社会主义江山,邓小平根据所处的时代主题和时代背景,把毛泽东概括的“良好政治局面目标”和后来的“还是安定团结为好”等思想综合起来,概括凝练,提出了“稳定”的思想。

在当代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努力为改革和发展创造、争取稳定的内外环境,始终是邓小平高度关注的关键问题。他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从“中国的最高利益”(vol.3,313)出发,形成了关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思想。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指导思想中具有重要地位。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问题凸显,维护稳定作为首要和前提条件被提出来。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指出,“中国太穷,要发展自己,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才有可能”(vol.3,82);“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vol.3,286),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努力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借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兴衰成败经验教训、分析应对西方对华“西化分化”战略的基础上,邓小平冷静分析形势,指出“首先中国自己不要乱,认真地真正地把改革开放搞下去”(vol.3,320)。1990年7月,他在会见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时指出,“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和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不在乎别人说我们什么,真正在乎的是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发展自己”(vol.3,360),“外国的负责任的政治家们也会懂得,不能让中国乱……提出这样的问题是为了引起大家警惕,是为了提醒各国决定对华政策时要谨慎”(vol.3,361)。

邓小平以稳定与发展为基础的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思想,符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指导并保障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使我国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出现乱局的背景下,始终保持“风景这边独好”。

目前,我国进入了发展新阶段,更需要“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3] 。习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4] ,“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5] 。今天我们重温邓小平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思想的来源和发展,将使我们对党的理论发展创新脉络有更加清晰的把握,对习近平总书记“217重要讲话”精神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内在密切联系有更深刻的认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