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
“我是属于《格萨尔》的,这是命中注定的。”47岁的《格萨尔》艺人格日尖参告诉记者。早年因家境贫寒,他曾在青海多地游历;19岁那年,他朝拜了藏传佛教四大神山之一的阿尼玛卿雪山。
“有一天,我仰望雪山,脑海里刹时出现格萨尔故事中的情景。从此,就学会了说唱《格萨尔》,还特别想把《格萨尔》记录下来。”格日尖参说。
不久后,格日尖参结婚了,妻子也喜欢《格萨尔》。格日尖参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写成了超过一万行的《格萨尔·列赤马宗》献给爱妻。
(图片:纪录片《第三极》剧照。)
截止目前,格日尖参已完成30多部《格萨尔》史诗的“写作”,被誉为“写不完《格萨尔》的人”。格日尖参本人坚称,自己写《格萨尔》的过程只是将灵魂深处不断轮回的记忆原原本本地记录下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学者杨恩洪经过研究认为,《格萨尔》说唱艺人中,有不少属于神授艺人或掘藏艺人,其说唱技艺习得方式非常神秘,原本目不识丁的牧民或僧人,一场昏厥或大病后,就能说唱或记述大段史诗。目前,这一现象尚无科学解释。
在被称为“《格萨尔》史诗文化第一村”的德尔文村,记者发现,尽管现代文明不可避免地进入日常生活,可在村民们的思维中依旧保留着史诗时代的纯洁想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