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良: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历史路标”(3)

顾海良: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历史路标”(3)

——读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三、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从属和实际从属关系的研究

劳动从属于资本的理论是《手稿》提出的重要的理论。马克思一直关注劳动对资本从属性质和形式的研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劳动异化的角度,考察过“分工使工人越来越片面化和从属化”的事实。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中,马克思已经把“雇佣劳动对资本的关系,工人遭受奴役的地位,资本家的统治”作为首位重要的问题提出来了。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阶段的研究,得出了资本是工人的对立面,所以文明的进步只会增大支配劳动的客观权力的结论。在《手稿》中,马克思系统地提出了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从属和实际从属的理论。

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一般形式,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从属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有着同等的意义。这时,那种旧有的宗法的或以其他人身依附为基础的强制形式已经消除,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在形式上都是“自由人”。在这一从属形式中,资本接受的只是从封建社会沿袭下来的现存的“生产方式”。这里所谓的“生产方式”,是指劳动过程中的劳动方式、工艺过程、劳动者的结合形式及生产资料运用的程度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生产力的活动方式。但是,在这种从属形式中,劳动过程是在资本的监督和管理下进行,劳动的更大的连续性也发展起来了,劳动过程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劳动对资本形式从属的典型形式,发生在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相适应的社会化大生产还没有建立起来的阶段,即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际发展,劳动对资本的形式从属也以相同的程度逐渐转化为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从属。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从属是直接生产过程中更大规模应用自然力、科学和机器的结果,是科学技术的力量转化为资本力量的结果,是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得到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这时,雇佣劳动者的劳动,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从属于资本,成为发展起来的机器和机器的附属品;而且在消费过程中,他们的消费也从属于资本,成为资本再生产的必要要素。马克思认为,在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从属阶段,资本家必须是某一社会规模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或占有者,这种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对劳动来说就是“劳动的异己的所有制”。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从属,潜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自我扬弃的因素。因此,劳动对资本从属的理论,不仅揭示了雇佣劳动从属于资本的经济实质,而且还揭示了资本私有制转化为“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的思想,揭示了资本私有制最终将被扬弃的历史必然性。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