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海良: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历史路标”(5)

顾海良: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历史路标”(5)

——读马克思《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

五、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研究

在《手稿》中,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创立,同对“斯密教条”和魁奈《经济表》的批判密切相关。

通过对“斯密教条”的批判,马克思提出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所谓“斯密教条”,就是斯密所提出的商品价值由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的理论,对斯密以后的经济学家所产生的思想禁锢。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发展相联系,《手稿》对“斯密教条”的批判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斯密教条”混淆了产品的价值和产品生产中劳动者新创造价值之间的区别。在《手稿》中,马克思对产品价值和产品价值中新创造价值部分作了严格区分,提出了社会总产品中价值构成的基本原理:年产品中所有作为可变资本构成工人收入的部分和作为剩余产品构成资本家的消费基金的部分都归结为新加劳动,而产品中其余所有代表不变资本的部分则归结为被保存的过去劳动,仅仅补偿不变资本。马克思依据劳动二重性原理,把商品价值区分为c、v、m三部分,说明了c和(v+m)之间的关系,从而科学地解决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一个基本前提。

第二,斯密不理解社会资本再生产中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区别与联系,不理解与此相适应的生产资料实现和消费资料实现各自所具有的特殊规定性。马克思在《手稿》中认为,社会总产品实际上可以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是用于个人消费的生活消费品,另一部分是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因此,按其最终用途,社会总产品可以分为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部分和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两大部分。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部门也应该区分两大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A部类”和生产生产资料的“B部类”。“A部类”的产品按其使用价值来说,代表全部年产品中每年加入个人消费的整个部分。按其交换价值来说,它代表生产者在一年内新加的劳动总量。“B部类”提供的是只加入生产消费、作为生产资料加入生产过程的产品。《手稿》指出,“除了这两个部类之外,再也没有别的部类了。”(18)这样,马克思科学地解决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另一个基本前提。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作了初步考察。《手稿》对“全部收入都作为收入花掉”即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三个主要的交换过程作了考察:第一,“收入同收入的交换”,这一交换使“A部类”内部归于工人和资本家的“收入”(v+m)得到实现;第二,“收入同资本的交换”,即由“B部类”归于工人和资本家的“收入”(v+m)同“A部类”作为不变资本的c相交换;第三,“资本同资本的交换”,这是“B部类”内部各资本家之间实现各自不变资本c的过程。这表明,马克思已经搞清了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过程和条件。(19)

在《手稿》中,马克思对社会资本再生产实现过程的总体理解,是在批判魁奈《经济表》的基础上完成的。魁奈在18世纪50年代末制定的《经济表》中,就已尝试着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作出概要的描述。马克思认为,尽管魁奈的《经济表》还存在着一些错误前提,但《经济表》所作的“尝试”,是“一个极有天才的思想,毫无疑问是政治经济学至今所提出的一切思想中最有天才的思想”(20)。在马克思看来,《经济表》有意义的“尝试”就在于,它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表现为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的形式;把货币流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一个要素;同时,把收入的起源、资本和收入之间的交换、再生产消费对最终消费的关系等等,都包括到这个再生产过程中,把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实际上是资本和收入之间)的流通表现为这个再生产过程的要素。这一切都被概括在一张表上,而这张表实际上只有五条线,联结着六个出发点或归宿点。马克思对《经济表》的高度评价超过了那一时代所有的经济学家,同时,马克思由此在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上的创新也超过了那一时代所有的经济学家。

在对魁奈《经济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在1863年7月6日给恩格斯的信中提到:他设计了一个“包括全部再生产过程”的“经济表”,用以“代替”魁奈的《经济表》。(21)马克思在这封信中和在《手稿》中对“经济表”的解释,除了一些细节之外,实际上对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理论已经有了总体性的理解。首先,马克思已确定了理解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即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划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三部分,在实物形式上划分为第Ⅰ部类(生活资料)和第Ⅱ部类(生产资料)两大部类。其次,马克思已准确地概述了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三个主要的交换过程,即第Ⅰ部类内部的交换、第Ⅱ部类内部的交换和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马克思还在“社会总产品”形式上,表述了第Ⅰ部类总产品等于两大部类中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第Ⅱ部类总产品等于两大部类中不变资本之和的重要思路。最后,马克思还简要地阐明了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货币回流运动的实质,进一步证明了他在对魁奈《经济表》分析中得到的那个重要的结论:“货币流通在这里表现为完全是由商品流通和商品再生产决定的,实际上是由资本的流通过程决定的。”(22)马克思对自己的“经济表”的解释,是马克思经济思想发展的“历史路标”。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