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非是“脑残”而是“胆肥”

贪官非是“脑残”而是“胆肥”

最近,网络上有一则传闻贪官脑子异于常人。内地行为神经科学家最近重点研究了大脑左侧额下回稍上方的一小块区域,研究报告发表在国际期刊《行为神经科学前沿》上。报告称,当“人们宁可牺牲道德准则去追求财富”时,这部分区域起到了“关键作用”。面对金钱贿赂,大脑这个结构承担着公平原则的守卫功能,从这个部位的活跃程度可以看出有的人更经不住金钱诱惑。于是有媒体说,扫描贪官大脑有助于反腐。这种解读很快引来网友嘲讽:原来贪官果然是脑子有病,需要吃药。

科学本就是研究未知领域的事物,因此这一研究无可厚非。但研究结论被轻松、简单地用来解读贪官腐败却是不大合理的,若是按照这一思路来解读,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贪官是天生的?这样的解读显然是无比荒谬的。贪腐不能归罪于贪官的生理结构,治理贪官不是简单地让他们吃药。

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提到人从低到高的需求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而金钱,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取物质,同时也是衡量人成功与否的方式之一,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类的自身需求。因此对于每个人来说,金钱都是有诱惑力的,不仅是对于官员,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也是如此。我们大可不必对它的诱惑力感到大惊小怪。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爱财不是问题,关键是财路要正。然而,贪官的钱,多是钱权交易的产物,这并不是“脑残”的结果,而是“胆肥”的后果,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官员们有钱诱惑、有权壮胆,是极容易走上歧途的。官员手中的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在发展的道路上披荆斩棘、造福百姓;用来谋私终将害人害己。

治疗贪腐不是要给官员吃药,而是要给权力上把锁,把容易诱发贪腐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开锁的钥匙交给百姓,让官员们做到权为民所用。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