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保护:留住“写在地上的活历史”(3)

摘要:浙江是“江南水乡”,有大批历史文化意蕴深厚的古村落。2013年公布的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中浙江有43个。此外,还有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村落,散布在浙江各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保护、开发这些古村落,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

探索长效机制

引入社会化的筹资渠道、发动民间保护作用,是古村落保护长久的关键。其中的核心问题是让古村落的居民能够在保护中受益。

浙江一些地区古村落保护的经验表明,只有让居民从中受益,才能调动他们自发保护家园的积极性,这样的保护才可能长久。这意味着古村落保护并非单纯的、静止的修葺、圈围,而必须让古村落保护“并线发展”。

4

(图片:福建长汀县童坊镇彭坊村)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昭晰认为,许多人以为搞新农村建设就是把老房子拆掉,建新房子,农民住上别墅,其实这是肤浅、片面的理解。古村落保护要注重历史的真实、环境的完整、生活的延续和非物质文化的继承。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李秋香提出,应尽量恢复古村落功能,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鼓励人们继续生活在古村落,而不建议他们全部搬迁,“空巢村”不是历史的延续,缺少生机不利于保护。

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说,“不少人缺少对古村落、古建筑,以及传统文化价值的认知,很可能好心办坏事。”

陈志华认为,古村落保护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当前财政拿出专门资金,对改善古村落的面貌、保留古村落的风貌有积极意义,其实古村落很需要有懂得欣赏它们的人,否则,各种投资、项目、工程,有可能带来更大的破坏。(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